你总是,儿童节在微博晒小时候与父亲的合影
你总是,父亲节在朋友圈晒爸爸年轻时的帅照
你总是,有长长的和父亲的故事要在朋友圈分享
却越来越少专程回家/打电话问候他
……
无怪乎网上常常会有人这么调侃:“是不是只有到了父亲节,我们才会想起父亲?是不是父亲节最大的意义,就是朋友圈里一张又一张的老照片?”
其实不是的,只因为家里每个角落,都有他的影子,他的气味,他的笑声,因为过于熟悉,所以从来不觉得需要特别怀念。
不信你仔细看,角落里那些被时光暗淡了的老物件,都是他年华一岁岁淌过的痕迹,都是他爱你护你陪伴你一步步成长的见证。
老旧的钢笔
父亲的书桌上常见一支不知品牌的老旧钢笔,他不善言辞,但是喜欢写字。他的字刚劲有力,笔锋潇洒,因此经常有熟人来找他帮忙写信,但是我们亲戚很少,他从来没有写过自己的信。
我刚开始学写钢笔字的时候,就是用父亲的这只笔,笨拙的在字帖上描红,从最简单的“一”开始。小小的手腕不会控制力道,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像虫爬,写久了自己就会发脾气。父亲则会笑着摸摸我的头,大手掌包裹住我的小手,一撇一奈耐心地教我:“写字要慢慢来,着急就写不好看了。”
后来我学会了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离家求学后也开始跟他通信,
他终于不再是代笔,
变成写自己思念的寄信人。
角落里的凤凰牌自行车
小时候最期待放学后,父亲骑着他的自行车带我去菜场买菜。
晴天时坐在自行车前杠上,抓着他有力的手臂,小腿荡阿荡,乘着风走街串巷,把手上挂着的青菜带着小黄花,也跟着一一荡一荡的,跟我一样快活;下雨天,就躲在后座父亲宽大的雨衣里,紫色的防水布构成一个小天地,低着头可以看见车轮骨碌碌地转,带起阵阵水花。
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
还能听到父亲的声音:
“脚不要放到车轱辘旁边啊!”
神奇的工具箱
父亲在工厂里是一个维修工人,所以他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扳手、钳子、电钻、锯子……工作之外他也很喜欢修东西,坏了的收音机他会修,不走的挂钟他也会修,漏水的水管他一拧就好了!
小学一年级的暑假,父亲为我打造了第一个小书桌。我喜欢看他在阳光下刨木花。刨子随着他大大的手掌的前后推移,粉白的木花就像打着卷的浪花一样翻滚而下,木头特有的香气也在薄薄的刨花中弥漫开来,地上的刨花越积越多,我淘气地把自己埋在里面,热乎乎的的阳光透进来,我觉得自己是躺在云朵里。
即使小书桌在多次搬家后被淘汰,
但记忆里那个带着木头味道的
夏天历久弥新。
钻石牌缝纫机
脚踏缝纫机是我父母那个年代的结婚三大件之一,是家里的贵重物品,平时不用的时候要用一张花棉布盖起来,防止落了灰尘。
母亲不在之后,缝纫机没有人再用,开学也再也没有人给我做小裙子,缝书袋了。那时候不懂事,闹着不肯去学校,觉得很委屈:“为什么别人都有新裙子,我还要穿袖子破了的衣服!”父亲愣了一下,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是蹲在校门口,掏出他的纸烟巴嘀巴嘀抽起来。
那天晚上我被声响吵醒,
看到昏暗的灯光下,
他双脚不熟练地踩着踏板,
缝纫机发出“哒、哒、哒……”的声音,
一声一声好像踩在我的心上。
新婚的热水瓶
家里有两个热水瓶很特别,上面是刻着字的:“祝福XX、XX新婚,百年好合,永结同心。”听父亲说,这是他结婚时好友送的,热水瓶里装着热水,代表温暖幸福,“瓶”谐音“平”,代表平安。这是老一辈朴实又真挚的祝愿。
后来长大了去外地上学,父亲居然也给我买了一个热水瓶,绛红色的瓶身画着大朵大朵的牡丹,让人无语的俗气。上面还傻气地刻着字:平安健康。我羞恼极了:“现在谁还用热水瓶啊!”父亲呐呐地解释:“有热水瓶随时可以喝到温水,老喝凉的对身体不好。”
“多喝热水”现在已经被网络调侃坏了,
但谁认真想过,它本来就是一句
最实在的关心。
世界上有一种专门拆散亲子关系的怪物,
叫做长大。
二十多年后,我们变成了拥有自己生活的女儿和跟不上时代的父亲,即使他拼命从广播里、新闻里了解这个世界每时每刻发生的变化,但说出来的话总能让我揪出错误。
于是家里的大事小事他开始小心的征求我的意见;偶尔争执,他再也发表不出最权威的看法,只能懊恼地强调:所有人都是这样的……
但他仍固执履行着父亲的职责,他能记住我的每一次生日,教的每一个朋友的电话号码,他还会像小时候那样教育我:“广播里说广州这两天下暴雨,你要注意安全,打雷不要打手机,不要往树下走。”
物品也许会老旧,照片也会褪色,
但父爱,从来不会轻减。
父亲节,虽然只是一个特定的日子,但爱,永远不会只停留在这一天,不过,心中虽有爱,也不必总藏着掖着,趁这个合适的档口,亲口告诉父亲总好过朋友圈传情。
这一天,不妨和一直奔忙在一线的
戴尔易安信人一起,给爸爸打个电话,
祝天下的爸爸们:父亲节快乐。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发布新的AI学术搜索工具Scholar Labs,旨在回答详细研究问题。该工具使用AI识别查询中的主要话题和关系,目前仅对部分登录用户开放。与传统学术搜索不同,Scholar Labs不依赖引用次数或期刊影响因子等传统指标来筛选研究质量,而是通过分析文档全文、发表位置、作者信息及引用频次来排序。科学界对这种忽略传统质量评估方式的新方法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者仍需保持对文献质量的最终判断权。
武汉大学研究团队提出DITING网络小说翻译评估框架,首次系统评估大型语言模型在网络小说翻译方面的表现。该研究构建了六维评估体系和AgentEval多智能体评估方法,发现中国训练的模型在文化理解方面具有优势,DeepSeek-V3表现最佳。研究揭示了AI翻译在文化适应和创意表达方面的挑战,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Meta发布第三代SAM(分割一切模型)系列AI模型,专注于视觉智能而非语言处理。该模型擅长物体检测,能够精确识别图像和视频中的特定对象。SAM 3在海量图像视频数据集上训练,可通过点击或文本描述准确标识目标物体。Meta将其应用于Instagram编辑工具和Facebook市场功能改进。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SAM 3与保护组织合作分析超万台摄像头捕获的动物视频,成功识别百余种物种,为生态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参数实验室等机构联合发布的Dr.LLM技术,通过为大型语言模型配备智能路由器,让AI能根据问题复杂度动态选择计算路径。该系统仅用4000个训练样本和极少参数,就实现了准确率提升3.4%同时节省计算资源的突破,在多个任务上表现出色且具有强泛化能力,为AI效率优化开辟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