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高校人才培养正经历着一次新的改革热潮。为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教育部正全力探索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下的人才培养道路,各高校、产业界也纷纷响应,产学协同,为新工科教育贡献力量。
作为中国顶尖高校,北京大学也在积极促进新工科建设、不断探索新型高等教育模式。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资深讲师张齐勋老师与华为云联合打造了《互联网软件开发与实践》课程。经过北大与华为云双方的深入耕耘,这门由产学界联合创办的创新型课程获得了优良成果。学生们通过华为云DevOps一站式软件开发服务平台,成功完成工程项目的开发,成功落地应用。
在学院中,张齐勋老师主要讲授移动平台应用软件开发以及互联网软件开发与实践等课程,多次参与教材编写,同时负责学院信息化系统建设。在校工作期间,先后参与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成果,并申请了多项软件著作权。
该课程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学生在上课时与来自北京大学教务、就业、食堂等各需求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华为云的专家深入交流,按照企业的真实开发流程,讨论需求、分工协作,借助华为云DevOps一站式软件开发服务平台进行实操,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开发场景中,并最终转化为可直接落地的成果。
《互联网软件开发与实践》课程可以说有效解决了高校的软件开发教育中一直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开发脱节的问题,通过将实际应用系统基于软件工程与云相结合,完美融合了理论知识教学与工程实践,打造了一个极具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这是北京大学以教育部指导方针及多年教学经验为驱动,对新时代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次成功探索。同时也是华为云积极响应教育部、工信部新工科建设精神,与北京大学在产学协同育人方面的一个代表性项目,是华为云助力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里程碑。
7月24日,“AI上有信仰的云——华为云中国行2018·北京站”将正式拉开帷幕。北京站是华为云中国行2018系列活动第三站,将在东区故事D.Live生活馆举行。届时,张齐勋老师将出席大会并发表《文化传承 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主题演讲,为大家详细解读北大与华为云双方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努力与收获。
在华为云中国行2018北京站期间,华为云将联合业界领袖、精英大咖共同就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分享技术应用实践以及数字化转型经验。通过业界领先的联合创新场景化展示及技术体验,让大会参与者能够亲身了解华为云的最新进展,从他人的成功经验中获得战略洞察,寻求商业价值。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研究院推出VIBEVOICE,这是一种革命性的AI语音合成技术,能够一次性生成长达90分钟的多人对话音频。
成均馆大学团队开发出选择性对比学习新方法,让机器通过观察人类交互场景学会识别物体功能部位。该技术突破传统局限,采用动态学习策略,能根据信息质量调整学习方式,在多个数据集上显著超越现有方法,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智能交互应用奠定重要基础。
微软与三星达成合作,将Copilot人工智能助手集成到三星的智能电视和显示器产品中。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或遥控器直接与Copilot交互,获得智能问答、内容推荐、设备控制等服务。这一合作标志着AI助手从传统计算设备向家庭娱乐设备的进一步扩展,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观看体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EgoTwin系统,这是首个能够根据文字描述同时生成第一人称视频和匹配人体动作的AI框架。该系统通过创新的头部中心动作表示方法和因果交互机制,解决了视角对齐和动作画面同步的核心难题,在17万样本的真实数据集上实现了显著性能提升,为VR内容创作、影视制作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