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云来加速数字化转型,不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的采用量都在增加。根据RightScale的调查研究显示:
1.多云是企业的首选策略,81%的企业采用多个云来承载自己的业务。
2.96%的受访者已经使用了云。92%的受访者使用了公有云,75%的受访者使用了私有云。
3.2018年更多企业正在优先考虑公有云,并将公有云是为首要选择。这一数字从2017年的29%上升到2018年的38%。
4.企业有40%的工作负载运行在公有云上,39%的工作负载运行在私有云上。而私有云的这部分可能包含了传统虚拟化环境或其他类云环境。
5.云费用的浪费使优化成本成为最高优先级,研究显示用户发现低估了云上资源的浪费程度。受访者认为有30%的浪费,而实际可能超过35%。
虽然从调研结果显示用户对公有云的采用越来越多,但是从国内现状来看,对于真正的企业用户,并没有将很多的重要工作负载迁移到云端。云上更多的应用则是新业务/新应用,我们称之为“试点项目”。
所以在国内云的采用阶段还是处于较早期,虽然说起步晚可以借鉴成功经验,但是从接触到的用户来看,大家对于云的使用仍然存在很多不恰当的方式,这也是产生云资源和成本浪费的重要原因。同时就导致了上云后并没有产生成本上的明显下降,ROI不符合预期,甚至对云产生怀疑。
通过为多个用户提供的云费用优化服务后发现,大家使用公有云的方式仍然沿袭了传统数据中心/VMware虚拟化环境的资源使用方式,存在资源申请过多/超配,资源长期使用率低等情况,导致云上的费用产生了很多浪费。
ChinaMSP认为企业要想实现云上费用的真正节省,需要按照云的方式来使用云:即遵循按需使用、按量计价的方式。
首先就是要为资源分配足够的标签(Tag)。为所有云上资源打上丰富的标签,能够帮助运维人员理解每台资源的业务属性,提供给云费用优化平台更多的维度来进行费用分析,并能充分利用自动化工具来执行更灵活的资源编排。比如按成本中心/产品线/业务组,按开发/测试/生产,按应用名,按所有者打上各自的标签。
其次就是清理僵尸资源。在传统虚拟化环境中,由于企业需要一次性投入硬件与虚拟化平台,所以在日常的使用中一般都会尽量多的使用资源,超配资源的情况屡屡发生,而且在不执行任务时也不关机。而云环境的特点是按需付费,使用即付费,不用不付费,同时还有价格低廉的预付费资源和竞价资源供用户选择。所以按照传统虚拟化环境的用法在云上必然会产生大量的资源浪费。
ChinaMSP服务过的某互联网金融客户在AWS上CPU使用率低于30%的EC2占比高达87%(处于0-10%的EC2约占60%,10-20%的约占17%,20-30%的约占10%)。因此可以根据云费用分析平台输出的详细数据,结合业务情况,优先优化CPU使用率低于10%的EC2,考虑进行降配或关停。
第三就是要把资源利用率发挥到极致。云的按需属性给予了用户很高的灵活性,同时资源的使用,尤其是计算资源,对于大多数场景下是存在使用率的波峰波谷与周期性,而且对于业务连续性的要求并不高,对于这些资源,就可以对其执行根据工作时间执行启停、升降配等操作。
以一台c4.2xlarge规格的EC2为例,如果是开发及测试环境,假设每天10小时,每周6天使用,则工作时间为60/168h,占比为不到36%,以全年为时间度量,再算上法定假日和年休假,则实际工作时间占比约为32%,如果能够在不工作的时候将设备暂停,则单台EC2成本可从3400美元降低到1000美元左右。
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根据云费用分析平台输出的详细数据,结合业务情况,确认可以按使用来优化的资源,使用自动化工具进行合理编排。
对于传统IT来说,云计算是一种范式转换(Paradigm Shift),因此要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如何使用云,而不是用传统的方式去看,去用。
ChinaMSP作为新一代云管理服务商(CloudMSP),致力于为用户打造舒适云途,旗下CostVision云费用管理平台,已经帮助互联网金融、电力、广电、零售等行业用户建立起费用优化流程、给予费用优化建议,甚至自动执行优化动作,为用户成功节约数百万美元的云上开销。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宣布裁减全球员工3%,主要影响中层管理岗位,旨在扁平化组织、提升效率,并利用新技术减轻重复工作负担。
亚马逊将与沙特支持的 AI 公司 Humain 合作,投资逾 50 亿美元在沙特建设 AI 区,提供专用 AWS 基础设施、服务器、网络以及培训认证,推动本地 AI 生态体系的发展。
创业家Joel Milne创立AutoUnify,通过API实时衔接经销商、维修店与厂商,为汽车行业解决多系统碎片化沟通问题,助推数字化转型。
文章介绍了Insurtech Bestow如何从直销人寿保险转型为向保险公司提供SaaS软件服务,并成功完成1.2亿美元D轮融资以拓展新产品与承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