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推动政务云的落地,促使中国政务云市场规模暴涨,同时政务云也成为各大云计算厂商争夺最为激烈的“香饽饽”。据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2018政务云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政务云市场规模接近300亿元。
亿万级的政务云市场蛋糕十分诱人,一度引发了多起令业界哗然的“0元中标”现象级事件。随着全国各省市从0到1的政务云建设完成过半,政府对于政务云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如今的政务云市场整体更趋向理性,这标志着狂飙突进、从无到有的政务云1.0时代已经结束,政务云迎来了2.0新时代。
进阶2.0的宝鸡政务云,呈现五大新特征
在政务云的演进过程中,今年各省市涌现出不少出色的政务云项目,除了重庆、济南、贵州等国内较早启动政务云建设的城市,其中以“宝鸡政务云”为代表的新型政务云建设表现十分抢眼,呈现出不同于政务云1.0时代的新特征。
说起宝鸡政务云,就不得不提宝鸡的城市发展战略。宝鸡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及甘肃省天水市的交界处,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状态,成为横跨陕西省和甘肃省六市一区“关天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因身负重任,宝鸡以打造自身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国际城市,辐射关天经济区为发展目标。
有了这样的战略定位,宝鸡政务云的建设就不仅仅局限在本市,而是要考虑整个“关天经济区”的现状和需求。那么,这朵横跨两省六市一区的政务云,到底有哪些特别之处?
从建设目标看,宝鸡政务云的范围辐射整个关天经济区,未来将承载两省多个市区的政务系统,涵盖城市综合治理、大数据分析、人社、财政、国土等社会民生方方面面的业务,在地域覆盖、跨省市集中规划等方面有了非常大的突破,这在以往的政务云建设中极为少见。
从建设规模看,宝鸡政务云是国内首期规模最大的超融合政务云。业界曾经认为超融合只适合小规模上云场景,然而随着超融合技术的逐渐成熟,政府对云计算技术理解的加深,超融合在政务云上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无论从建设、采购、维护、运营乃至安全,都可以减轻政府的IT压力和成本,大幅提高效率。宝鸡政务云全部采用超融合产品,正是云计算在政务行业应用深化的一种体现,也展现了政务市场对于超融合的认可。
从规划方法看,不同于其他省市直接出台规划方案,宝鸡市政府前期委托陕西省信息工程研究院进行详尽调研,在陕西省渭南市政务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再提出专业且完善的规划方案。在长达4个月的前期调研中,宝鸡市项目负责人多次前往渭南市政府、陕西测绘局参观交流,充分体现了将政务云建设落到实处,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从技术要求看,由于涉及到不同省市的政务系统,各地信息化水平不一样,业务需求也有差异,因此宝鸡政务云在资源配置、虚拟资源管控等方面的需求极为复杂,例如:服务器细分为9种不同型号和配置,分别按不同的用途划分为不同的资源池;在数据隔离上,安全域多达7个......曾有技术专家直言,宝鸡政务云直接将政务云的功能门槛拉到和公有云一样高,在国内实属罕见,这对于云厂商的技术能力、方案整合能力、落地实施能力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最后,宝鸡政务云还充分考虑了后期业务的运维管理,以及未来云数据中心的扩展性,为今后避免重复建设,IT的可持续性发展,留足了技术空间。
政务云需求升级,考验云服务商的“真本事”
宝鸡政务云的建设方式,可谓是中国政务云走向成熟的一例典型“样本”。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阶段,政府关注的焦点已经从如何采购政务云,转变为如何通过政务云打破数据壁垒、提升智慧政务能力,真正服务于社会民生。因此,随着政府在政务云上的需求越来越细化,对于云厂商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偏重考验厂商的“真本事”。
在技术层面,宝鸡政务云项目中严苛的技术标准,并不是每一家厂商都能进入,不少知名IT厂商因为达不到如此精细领先的技术要求而纷纷出局,最终只有专注于超融合领域的ZETTAKIT泽塔云通过了技术测试的硬指标。
不同于传统数据中心的主流方案“服务器虚拟化+集中存储”,泽塔云超融合技术围绕“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理念,将云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易管理,高可靠,高可用”做到极致,满足政务云最为关注的数据安全、运维管理等需求。
在产品层面,泽塔云超融合系统推出近4年时间,产品历经数十次迭代,性能和稳定性得到了众多行业用户的认可,足够成熟去承载政务云的大规模建设和关键业务的核心数据。
例如,在渭南市政务云项目中,泽塔云超融合系统承载规模逾百个节点,存储容量达到1.2PB,上面运行的数据库集群,包含全市500万+居民的社保、医保和不动产登记等信息。
在与烽火科技集团合作的光电产业云上,泽塔云为政府、大型企业、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者、服务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六类客户,10000+个人用户,3000+家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
在可持续性发展上,云厂商是否具备面向未来的技术能力,也是政务云的关注点之一。目前,很多传统厂商并不具备的这种技术能力,而泽塔云已经拥有超融合系统、容灾备份、虚拟化安全、云管平台、GPU虚拟化等全栈产品系列,为满足政务云的长期发展需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能够针对政务云未来发展需求进行敏捷交付。
可以预见,随着政务云2.0时代的到来,政务云的建设将更为成熟和理性,需求将更加细致和深入。云厂商未来很难通过概念来赢得用户和市场,只有真正具备综合实力的云厂商才能笑傲江湖。每一朵成功的政务云背后,都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新,当然也少不了技术创新类云厂商的推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保护关键系统越来越依赖AI、自动化和行为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95%的数据泄露源于人为错误,64%的网络事件由员工失误造成。虽然先进的网络防御技术不断发展,但人类判断仍是最薄弱环节。网络韧性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人员和战略需求。建立真正的韧性需要机器精确性与人类判断力的结合,将信任视为战略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并将网络韧性提升为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
南洋理工大学团队开发了Uni-MMMU基准测试,专门评估AI模型的理解与生成协同能力。该基准包含八个精心设计的任务,要求AI像人类一样"边看边想边画"来解决复杂问题。研究发现当前AI模型在这种协同任务上表现不平衡,生成能力是主要瓶颈,但协同工作确实能提升问题解决效果,为开发更智能的AI助手指明了方向。
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就担心机器会背叛创造者。近期AI事件包括数据泄露、自主破坏行为和系统追求错误目标,暴露了当前安全控制的弱点。然而这种结果并非不可避免。AI由人类构建,用我们的数据训练,在我们设计的硬件上运行。人类主导权仍是决定因素,责任仍在我们。
360 AI Research团队发布的FG-CLIP 2是一个突破性的双语精细视觉语言对齐模型,能够同时处理中英文并进行精细的图像理解。该模型通过两阶段训练策略和多目标联合优化,在29个数据集的8类任务中均达到最先进性能,特别创新了文本内模态对比损失机制。团队还构建了首个中文多模态评测基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为智能商务、安防监控、医疗影像等应用开辟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