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我们所想与实际情况可能差距甚远,比如云。以2006年AWS推出EC2(弹性计算云)为标志,云计算进入大众市场已经存在超过10年。在中国市场阿里云是最早做云的,阿里云于2009年正式成立,算起来今年也已是第十个年头。这10多年来,云在中国市场得到广泛推广,从默默无闻到人尽皆知,技术上也都趋于稳定和成熟。与此同时,市场对云的热情开始褪去,人们对云的热情似乎正在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取代。
这一切让我们一度以为,云在中国市场已经没有太多深谈的必要,直到《2018中国数字化转型进程调研报告》的推出。为了完成这份报告,至顶网2018年年底对400多名企业用户进行调研,这些用户遍及众多行业,颇有代表性。数据显示,在云计算方面没有起步和正在规划的占比43.7%,正在进行IT硬件设施云化占比23.9%;已完成IT硬件云化,正进行应用云化占比19.2%;基本完成云计算部署,进入混合云阶段占比13.2%。
看到这个数据后,笔者也与一个云服务商高管进行了交流。他所在的公有云服务商主要面向政务云市场,在他看来,实际上云可能比这个数据更慢,他的直观感觉政务云市场业务上云率可能不到20%。
不止是他,在与业内众多云计算从业者的交流中我们越来越感到,中国政府和传统企业的上云之路还很漫长。在中国还有大量用户徘徊在云计算市场的门外,它们期待厂商、媒体等各种机构给予更多帮助,帮助它们答疑解惑。因为尽管云计算概念普及多年,但仍有不少人对云一知半解。比如,为什么要选云,到底该选公有云还是私有云?
正式基于这一状况,我们在《云云众声》栏目中围绕公有云推出了一个系列报道,我们以访谈形式,每期邀请一位资深行业用户,就云的相关话题进行探讨,话题包括为什么选云、如何选云、如何用云等等。我们力图通过这种对话给更多徘徊在门外、正受云困扰的用户提供一些帮助。
我们深知,即使是像公有云这样采用订阅方式,宣称有着互联网体验的云服务,还有不少“坑”。以我们至顶网为例,我们从一个传统IT架构到上云,然后从一个公有云换到另一个公有云,不算太复杂的业务也经历了多次的折腾。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折腾,再加上2018年我们对国内主流公有云开展的一次公有云评测活动,让我们对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以及感悟。这些知识和感悟我们将都带到我们的报道中。
我们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的工作带来一点帮助,哪怕微不足道的一点我们就很知足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腾讯微信AI团队开发的ComoRAG系统通过模仿人脑认知机制,让AI具备了动态记忆和循环推理能力,在长文本理解任务上相比传统方法准确率提升高达11%。该系统采用三层知识组织结构和五步认知循环过程,能够像侦探破案一样主动探索线索、整合信息、构建完整推理链条,特别在处理复杂叙事推理问题时表现优异,标志着AI从信息检索工具向智能推理伙伴的重要转变。
人工智能代表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它不仅是机械化工具,更是全球范围内增强、合作和颠覆的催化剂。AI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在医疗、国防、金融和公共治理等领域发挥变革作用。与以往技术不同,AI能够增强人类决策能力,提升效率和创新。然而,算法偏见、网络安全威胁和隐私问题等风险不容忽视。未来AI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协调合作,建立伦理、法律框架,确保AI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积极力量。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团队开发的4DNeX系统实现了从单张照片生成完整4D动态场景的突破。该技术采用6D视频表示法融合RGB颜色和XYZ空间信息,构建了包含920万帧数据的4DNeX-10M大规模数据集,通过改进视频扩散模型实现15分钟内的高效生成,在动态程度和一致性指标上显著优于现有方法,为虚拟现实、影视制作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