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选型系列:蜂鸟网渐进式混合云之路(下) 原创

对于那些有些历史的企业,它们既想拥抱云计算,同时原有的传统IT架构又无法割舍,如何兼顾它们,通过合理的组合采用混合云模式搭建起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IT新平台,是一个挑战。蜂鸟网就经历了这一过程,并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模式。.

在蜂鸟网渐进式混合云之路(上)一文中(http://www.zhiding.cn/dxinsight/art/1906/3119175),蜂鸟网CTO郭枫介绍了蜂鸟网的主营业务以及这些业务对IT的要求。

蜂鸟网主要有三个业务:第一个是从2000年建站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有的媒体业务。对IT的需求主要是图片的存储,一直以来蜂鸟网积累了超过100TB的图片,还在不断增长。另外,摄影图片大,上载的图片现在最大允许20M,编辑手中原图很多超过50M。第二个是二手摄影器材交易,相当于电商部门,主要是摄影器材的买卖、回收、租赁、维修。这个业务背后电商平台在支持。第三部分是摄影的在线教育、摄影培训部分,包括直播、视频文件录播等。需要直播后台支持。

面对上述业务的需求,蜂鸟网选择了多云加私有云的混合云模式。其中,图片存储选择的七牛云;二手交易的电商业务和直播业务选择的是UCloud(优刻得),另外配合服务器托管(主要支撑服务器和数据备份等);知识付费部分的直播选择UCloud和七牛云。接下来,郭枫重点介绍了他是如何做出上述选择以及上云给蜂鸟网带来的收益。

以下为至顶网对蜂鸟网CTO郭枫的独家专访第二部分。

郭枫  蜂鸟网CTO,蜂鸟网技术资源的管理者,15年的互联网行业经验,主导了蜂鸟网相关的技术创新产品的设计和研发。郭枫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动态,从用户和业务的角度制定产品、技术的发展战略规划,为公司技术发展提供决策性建议。

蜂鸟网渐进式混合云之路(下)

记者:后来你们选择与七牛云和UCloud这两个云服务商合作,做出这两个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郭枫:2018年上云时,我们也是看了几家公有云,整体做了测试,也问了一些同行。整体评估发现,市场的主流云服务商基本都满足我们的要求。当时,选择UCloud是基于我们有一个选型的基本原则,不倾向于选大牌云服务商。同时,在与Uclould沟通过程,它们给我提供了足够好的搬迁方案,包括在这里面应该怎么去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我们觉得是OK的。

有必要强调的是,最开始我们也想过是不是把所有业务都全部都移到公有云上去。后来之所以没有这么做,主要是我认为公有云上的数据库与物理服务器上的数据库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没有一个我认为特别好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论坛的数据表单表都非常大,跑在云上无论是性能还是迁移、备份都有挑战。其次,我们还有一些数据安全性的考虑。最后,我们核算了从迁移成本到整体后期维护成本,觉得还是混合云方式更合适。

记者:前面您提到了公有云服务的选型原则,请你具体解释下这个指导原则?

郭枫:应该说,这几年公有云在逐渐成熟,特别是在IaaS,大部分业务需求主流服务商基本上都能满足。也正是基于此,我们在选型时有一个基本原则,不选太大牌的。因为我们这个量级对于大牌厂商而言,就是众多客户中的一个,如果我有什么问题要提工单,提完工单经过好几个部门响应再反馈到处理部门,这个时间我觉得难以接受。因此,我希望与小一些的云服务商或者那怕是二线的服务商合作,只要它能给我提供更好服务和更快的响应。我们认为,对于二线云服务商,因为它想向往上走,它一般会尽可能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包括一些定制化的需求也会想办法尽量满足你。另外,对于价格这一块二线服务商也有一定空间。这就是我们选型的一个基本原则。

记者:你认为上云给你们带来哪些好处?

郭枫:今天来看,通过上云给我们带来了成本节约,粗略估计大约节省了30%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灵活性和便捷性。现在我不再需要专门的系统运维人员了,因为托管机房这边已经非常成熟了,云那边相对来说可视化管理非常便捷。基本上来说,IT基础设施和基础架构层面已经不太占用我们的时间。

云真的让我们的IT灵活便捷了很多,有个什么业务预计有多大流量,我直接买一个带宽,再开一个云主机,把它设置好了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不够再往上加,特别快,很容易做动态扩容。

便捷性还有一个体现在更多的选择。现在的云服务商提供很多附加功能,比如UCloud提供了云防火墙,可根据不同的业务设置不同的防火墙,对于我们来说比较方便,而且免费的。另外,也提供了一些像对于网络异常监控这些服务和相应的方案,我们也再尝试用,非常方便。

上云也给我们带来了另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们把网站的业务逻辑重新梳理了一遍。迁移并不是说直接拷贝过去就完了,而是重新搭一个新的环境、搭新的架构,然后把业务部署上去,业务哪块不行还要改。正因为这样,我们迁移其实花了不断的时间,前后陆陆续续持续了半年多到近一年的时间,我们才把整体的业务都迁完。

这个过程中,除了用专线解决数据连通问题外,也有一些其他问题,有的是我们业务逻辑复杂带来的,有的是因为云运行模式带来的。因为公有云更多考虑通用性,而我们的业务有自己的特殊性。

记者:回头看你们这几年上云的经历,你有哪些体会?

郭枫:最开始上云的时候我们其实顾虑比较多,等到用的时候发现经过这么年的发展,云已经成熟了,也在不断去完善,有很多挑战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了。这就是说,我们上云要有信心。

但同时,也要准备踩“坑”。因为总有一些地方因为你自己业务逻辑不一样,云模式跟你原来习惯的模式不一样,可能你要调整一些你的业务逻辑。

我觉得,现在来看公有云是一个比较好的大趋势,它能够大大降低中小企业进入互联网的门槛。但对于像我们这样存在了多年的公司,总有一些自己比较独特的业务,这时你会发现必须在公有云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业务需求进行调整,仍然会有些业务是暂时需要传统的方法,在我们自己的IDC机房物理机上去做。因此,混合云可能是最为现实的选择。

记者:现在你们有公有云也有物理服务器托管,你认为这种混合云模式是否会长期存在?

郭枫:物理服务器托管在我看来很长时间都很有必要。第一可能还是从企业数据安全的角度来说,我的数据放到公有云上感觉更安全,即便说公有云现在不会出现那些问题,但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在成本相同或者差不多情况下,还是会先考虑数据安全的问题。

另外,我跟行业一些人聊过,我认为云服务量级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可能会从原来全部都在云中再往回退,回退到混合云模式。因为在你到一定量级的时候,公有云的很多通用解决方案满足不了你的业务需求,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要去买物理服务器,或自建数据中心或托管,从而响应一些特殊的物理需求。

我们的上云之路,是从原来服务器完全托管到IDC机房,到今天部分放到云上,然后在这两者之间建立专线,这样我的业务利用公有云来做扩展,同时私有云保证我业务的数据安全性,包括我自身可拓展一些业务。我觉得这样的部署方式两个方面的需求都照顾到了。

记者:你觉得上云过程中比较有挑战的地方在哪里?

郭枫:我觉得挑战更多的在于整个混合云架构的搭建,从最开始我们评估、选型,最终确定这个方案,到如何通过专线把这几段打通,并且以一个相对低廉的成本,还要延时最短、以及把几个子网之间打通等,并不是非常容易。当时UCloud在北京也有好几个机房,那个网段都不一样,之前跟我们内网还有一些网段冲突,最终能够把整体打通颇费了一番周折。

我记得当时在测试时一直很担心,到IDC中读写数据库延时太大,这件事情花了很多时间。这个问题最大的麻烦在于,这个专线涉及到三段网,要协调IDC、运营商,还要协调UCloud。等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在迁移的过程中比较麻烦的就是,要对业务逻辑进行梳理,一个一个业务,相当于从代码的底层开始一点点去梳理,然后迁移过去,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花了很多时间。

记者:你们现在的业务和云服务商的耦合度深吗,如果真一天要迁移是否可以很容易进行?

郭枫:现在来说相对简单了,但是按之前那就真的我觉得不可想象,现在我们业务划分非常清晰,包括负载均衡、子网划分、反向代理、业务逻辑这些东西相对来说非常清晰了,反正还是需要一定的迁移成本,相对来说从云再往云上迁移,迁移这个过程倒不是我担心的,我最担心的还是专线问题。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公有云服务商,我认为它要成功首先应该能给企业级客户提供相对完善的服务,有一些可能是根据我业务需求定制化的服务,也就是说功能上要满足需求,其次还要有好的贴心的服务,这样对客户就会有很高的粘性,从而与客户共同成长,业务成熟度、技术支持、服务能力这些是我们最终决定与谁一同走下去的原因,而不是其他。

来源:至顶网云计算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19

07/08

18:03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
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