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金融科技革新之路——数字化时代,银行业如何突出重围 原创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混合多云成为银行业数字化变革的新常态,但银行如何在多云管理方面既能“稳定可控”,也能“快速敏捷”?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话题。

在移动互联网、数字支付、新兴银行等影响下,全球银行业正在迈入数字化时代。金融科技和平台效应已成为银行业不可忽视的话题。尤其是本次疫情中,当线下网点无法有效触达客户时,推动金融服务云化、智能化的迫切性更加突出。因此,银行普遍希望拥抱金融科技,按下数字化转型的“快进键”。

在转型过程中,银行在IT架构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为了合规、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银行大多采用传统IT架构确保核心业务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为了打造金融创新应用,银行需要采用云架构打造数字化生态系统。56%的多云领域专家预计,到2021年大多数的新应用将在云上构建。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也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指出要深化数字化转型服务,打造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因此,加速上云也成为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银行的金融科技革新之路——数字化时代,银行业如何突出重围

传统IT架构是创新最大的“拦路虎”

在银行内部,传统IT架构依然承载着核心业务应用。而新金融业务爆发,使得传统IT架构难以适应快速迭代、交易量高峰值等要求。

其次,银行大多采用物理主机承载业务应用,在出现系统容量或者性能不足的时候,难以进行扩展,且成本偏高。当然,采用开放的云架构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企业可以采用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系统的敏捷性、可用性,快速应对业务对性能的需求,并且可以降低现有的IT投入。但金融机构本身的限制性造成核心系统上云比例不高:一方面,银行、保险、证券等在监管要求、业务需求上千差万别,导致云计算运用产生很大差别;另一方面,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业务与IT系统复杂,规模较大,IT环境复杂,对安全合规要求高,造成实施上云战略不会一蹴而就。

同时,打造一专多能的IT型人才队伍也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因此,选择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帮助其实现创新和转型至关重要。

多云管理的困境与解决之道

银行的金融科技革新之路——数字化时代,银行业如何突出重围

随着银行上云进程的加速,IT架构也越来越复杂,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多云等共存成为司空见惯的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下,传统的IT管理架构面临诸多挑战,存在资源难以管理、跨部门协作响应慢等问题。

特别是银行既有传统的业务应用,又有面向互联网场景的应用,横跨多个云平台、多云和多集群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管理难度不断提升,对跨云平台的运维和管理带来了更高的挑战。比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类型与版本众多,安装与管理复杂;各个环境一致性要求高,克隆拷贝数量大,且频繁;业务需求变化快,开发、测试、部署频繁,IT工程师高负荷运转。

IBM的多云管理方法具有集成和编配层,可以通过技术堆栈提供一致性管理。这使客户能够控制云的使用,减少影子IT,并提供对整个IT资产的性能、可用性、治理和成本的基本可见性。同时,通过AIOps统一的方式实现智能IT运营,扩展ITSM集成/服务管理和云原生环境中的DevOps流程,实现应用的快速上云、迭代,让多云管理更具前瞻性、可预测性。

在业务层面,金融行业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对安全要求性极高。为了业务数据安全,银行需要将现有灾备机制并拓展到开放环境的灾备复原需求,以免在系统转型的过程中影响日常运营。

而IBM拥有为混合多云环境构建最佳的、有弹性的、安全的环境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将计划外停机时间减少65%,并创建一个灾难恢复流程,将配置和测试时间从几天/小时加速到几分钟。

结语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混合多云成为银行业数字化变革的新常态,但银行如何在多云管理方面既能“稳定可控”,也能“快速敏捷”?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话题。只有持续优化现有技术和基础设施投资,创建一个敏捷、弹性、开放、安全的多云架构,银行业才能最终实现业务永续,以应对数字化重塑。

来源:至顶网云计算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0

04/28

09:26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
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