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副总裁、大中华区云计算与认知软件事业部总经理缪可延
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当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叫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缪可延表示,IBM 大中华区 CEO 包卓蓝提出现在就是一个新的“达尔文时刻”:在这个适者生存的时刻,有一些公司可能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但是另外一些公司反而能够在逆境当中蓬勃发展,当困境结束的时候则会变得更加强大。
在危机中,抓住机会的企业之所以成为了“自然选择”的胜利者,是因为它们看到了数字化的机会。在逆境中能够率先走出V形曲线的公司,也一定是那些真心实意拥抱和接受数字化转型战略想法的企业。而要变得更加智能、弹性和灵活,能够实现规模化的创新,就必须要依靠云的力量。
过去的十几年,云计算也已走过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云计算的萌芽期,IBM 就是最早的布道者,这个时期的云计算主要围绕着私有云理念构建,多以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布局为主;第二阶段是公有云的黄金期,互联网公司主导的公有云的崛起是典型的标志,并诞生了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谷歌和国内的阿里云等新兴云计算公司。
尽管经过了私有云和公有云两波浪潮的洗礼,但目前企业上云的步调依然不快。IBM 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吉燕勇表示,“目前 80% 的工作负载还没有上云,而且这 80% 的工作负载很多都是关键业务负载,当这些承载企业核心生产系统的负载安全地上云,才意味着企业真正实现了云转型。”
IBM 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吉燕勇
那么,怎么上云,选择何种路径才能做到安全灵活地上云,这是企业在数字化进程中,需要不断思索和调整的路径。
对于习惯于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的 IBM 来说,企业的思考,亦是 IBM 的思考。IBM 给出的结论是:混合云。
今年初,IBM 新任全球 CEO Arvind Krishna 在给 IBM 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明确了三个战略方向:混合云和人工智能之旅、赢得云计算的架构之战、不断赢得客户的满意。
新 CEO 将混合云放在了战略的首位,并不只是说说而已。2019年,IBM 斥资 340亿美元收购了红帽,做到了让软件产品组合转型为云原生,并对其进行优化,可在红帽 OpenShift 上运行,企业现在可以一次性构建关键型任务应用,就能在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谷歌云平台、阿里云、IBM 云等所有领先的公有云以及私有云上运行。
这个战略转变,迅速为 IBM 带来了明显的业绩增长。缪可延表示,“IBM 在 7月份的财报显示,IBM 的云计算业务增长超过 30%(按调整汇率后计算是 34%),目前,IBM 云计算业务已占整体业务的三分之一。”
到今天,还有谁能否认 IBM 已经转型成为了“云端巨人”。IBM 的云转型,并不是常规理解的慢,而是稳。IBM 的创新和转型,必须要建立在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方向上,而不是技术的风口。
按照 Gartner 的数据,到 2020年之后,超过 90% 的组织将利用混合云构建基础设施。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 (IBV) 则进一步预测,到 2021年,98% 的组织将会采用多云架构。所以,对企业用户而言,混合云已经是一个确定的路径。
这就是为什么 IBM 会将混合云作为百年历史当中的第四大平台的原因,“在 IBM 一百多年的历史上,曾经有三个非常成功的平台:主机、服务和中间件,如今 IBM 正在打造第四个更长久的平台,这就是开放安全的贯穿企业就绪的 AI 的混合云平台。”缪可延说。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IBM 认为所有的企业要想成为智慧企业:第一,需要将智能的运营贯穿企业内部所有的应用和系统;第二,要做到弹性应变,可以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第三,要有灵活性,做到成本效益和生产效率的最大化,灵活地选择市场上最合适的产品和厂商。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 IBM 的混合云平台得到实现。
当市场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已成定局,企业唯有通过创新,来保证源源不断的竞争力。
所以,企业特别希望拥有混合云的能力,能够在包含了公有云、私有云,和传统 IT 的异构环境里,做到提高敏捷性和灵活性,能够继续规模化地进行创新。而麦肯锡的一份调查显示,与单纯利用公有云的方案相比,混合云可以帮助客户提高 2.5倍的业务价值。
吉燕勇说,“混合云平台,首先要保证不同的异构里能够互通互联,然后是通过一个运维管理平台做到统一的管理和运维,包括互通互联、数据、安全、管理都是混合云要去解决的问题。”
数据显示,73% 的企业都在数字化转型的尝试中失败了。而 IBM 通过帮助众多客户完成成功转型后,总结出三个关键:
企业 IT 去中心化,开放和安全。这就要求企业不能被单一架构绑定,要选择开放和开源,这也是企业架构更加现代化的基础。
自动化。通过业务流程自动化、IT 系统自动化,和应用自动化三个层面建立自动化的架构,更有利于通向企业智能化。
规模化应用 AI。尽管很多企业都在做人工智能的应用,但在企业里 90% 的数据还没有被有效利用。只有将人工智能规模化地在企业里部署,才真正能够带动企业的潜能发挥。
“IT 去中心化、自动化、规模化应用 AI 这三个部分的工作做好,就能帮助企业解决数字化过程中的困扰,加速企业向智慧企业转变。IBM 最新发布的混合云软件战略,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三大问题。”吉燕勇表示。
的确,IBM 混合云软件,正是基于客户对于轻松实现现代化、预测结果、大规模自动化和安全为要这四个迫切需求而打造的。它是 IBM 第四平台的支撑,可以给企业带来智能的工作流和体验, 能够安全地在任何地方运行并集成包括客户关怀和创新、人才生命周期、财务管理和计划、风险和合规等很多产品,将它融会贯通在混合云平台当中。
对于混合云,一方面 IBM 已经明确了这是整个公司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IBM 全球混合云的战略落地,则要求 IBM 做大做强生态圈。
潘雪梅说,“IBM 意识到,推进混合云平台的时候,生态是否足够强大,对平台的成败至关重要。所以打造了基于 IT 全堆栈的全生态环境。它涵盖了不同的云厂商、硬件和软件厂商以及领先的管理服务上(MSP)等生态伙伴,甚至是行业客户。”
IBM 大中华区云计算与认知软件事业部混合云技术总监潘雪梅
IBM 正在构建更大的合作伙伴生态体系,Adobe、Salesforce、SAP、Box 、Slack等诸多合作伙伴都在使用 IBM 的混合云平台实现关键型工作负载的现代化。在中国,IBM 与最大的 IT 服务商神州数码保持了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神州数码不仅在去年成为了 IBM 中国首家“Cloud Paks 臻选合作伙伴”,今年还与红帽签署了合作协议,三方共同推动 IBM 混合云在行业用户群体的落地。
从左至右:IBM 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包卓蓝(Alain C. Benichou)、神州数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郭为、红帽(Red Hat)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曹衡康
这里必须提到 IBM 的价值公式:客户创造的价值+合作伙伴创造的价值=IBM 创造的价值。IBM 不仅要成就客户,也要成就合作伙伴,这是 IBM 希望创造的总体价值。在过去一百年里,IBM 始终践行这样的价值,如今来到混合云时代,生态体系至关重要,IBM 更要把这样的价值发扬光大。
事实上,这个价值并非是一句简单的口号。IBM 的混合云有别于传统“混合云”,正因为 IBM Cloud Paks 是完全构建在红帽 OpenShift 之上的,所以这套混合云的架构可以“飘”在任何云上。这才实现了 IBM 生态体系中,无论是独立软件开发商 ISV、系统集成商 SI,还是最终用户,都拥有充分的自主性,得到的价值是不被绑定,有灵活的选择权。
换言之,红帽 OpenShift 提供了足够开放的企业级开源平台,IBM 强大的行业理解和备受用户信任的产品解决方案,这两者的结合,让 IBM 的混合云成为了当下大量不确定因素交织当中,企业最应该确定的选择。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软件开发瓶颈是现代企业面临的关键挑战。本文探讨了消除瓶颈的有效策略,包括优化沟通、提高可视化、自动化流程和培养共同责任文化。专家建议通过异步更新、看板管理和自动化工具来提高效率。同时强调了数据质量、跨团队协作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到了新兴技术如AI在解决瓶颈问题中的潜在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伪造内容在网络上大量涌现,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从虚假名人代言到有害的AI生成医疗建议,深度伪造正在助长一波危险的虚假信息浪潮。本文探讨了深度伪造在医疗保健领域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在这个充满虚假信息的时代保护自己的健康。
INCYMO.AI 推出了一个革新性的 AI 驱动创意平台,专注于移动游戏广告制作。该平台基于 10 万多个市场验证广告的数据分析,通过 AI 技术为游戏营销人员提供创意构思和广告生成服务。在创意疲劳、用户获取成本上升和隐私限制的当前环境下,该平台为游戏营销开辟了一条数据驱动的全新道路。
Databricks 与 Palantir 签署合作协议,开发出更优的大语言模型微调方法,并与 Anthropic 达成为期五年的战略联盟,将 Claude 大语言模型整合到其数据湖平台中。此次合作将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强大的 AI 能力,包括军工级安全性、高效的模型训练以及全面的数据治理,助力企业打造专属 AI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