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校及各类教育机构开始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远程教学,当公司员工适应了以音视频的形式进行远程会议, 甚至于过往的线下游戏/聚会也都迁移至线上进行时,许多人或许已经意识到,一种基于IP通信——IM即时通讯+RTC实时音视频的沟通新方式正在成为主流。
近日,由融云主办的WICC全球互联网通信云大会在深圳召开。融云CPO、原飞信CTO任杰在峰会现场接受了开源中国的专访,详细讲述了他所经历的互联网通信云变迁之路,并深度解读了专注于通信云技术的融云,是如何在5G新浪潮中为开发者提供优质通信服务的。
融云CPO任杰
互联网通信迈入新常态
前不久,微软宣布允许部分员工永久在家办公,Facebook也正在将数万个工作岗位转移到远程工作上。而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疫情期间,公司的远程协同办公“试水”成功,新的行为习惯养成。
“这些变化其实是很长远的,改变的是用户的习惯。”任杰以疫情期间的协同办公为例,他表示在疫情之前,融云在协同办公领域已经推出了成熟的解决方案,但是在企业中去推动使用并不容易,因为这种需求并不紧急。而今年,疫情催动市场迅速成熟,“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完全回去。即便疫情完全消失,线上的业务也还是保持着持续的增长。”
当然,改变不只是在协同办公方面。
融云的用户使用量从今年2月份之后,经历了几倍到十几倍增长的过程。据任杰观察,受益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刚才提到协同办公。二是在线教育,因为今年春季没有如期开学,许多课程都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三是泛娱乐行业,疫情期间许多线下娱乐场所关闭,但线上娱乐有了很大量的增长。
基于这些,任杰认为,“这次疫情对于通信云市场的推动,已经达到了一个质的变化,后面随着5G的推广,还会有一个更迅速的增量过程。”
更早开始的技术积累
用户习惯的改变可以短时间内被外界观察到,但其背后的技术支持与迭代,往往开始得更早。
2015年之后,4G业务越来越普及,除了文字、图片的沟通外,音视频通信的场景开始越来越多,在今年通信云市场风口爆发之前,融云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技术实力来应对激增的业务量。任杰也分别介绍了对于不同业务场景,融云的技术支持策略,与其所观察到的特点。
针对协同办公场景,融云推出开箱即用的SDK模块,服务于企业及SI、ISV合作伙伴。这类场景中,不仅需要聊天类的通信功能,还有一个典型需求就是视频会议,视频会议中包含会议控制、安全性要求等组件,“这一系列的组件,融云都完整提供。”任杰表示,“融云还提供在线文档,目前在和第三方合作厂商沟通调试,方便用户直接地集成系列模块,打造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的协同办公软件。”
在线教育场景中,对视频的清晰流畅度、会控功能要求较高,如在线教育主要面向K12,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质量有要求,因此也会对工具本身有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了在线教育视频的清晰度、流畅度,融云会有一些特殊的优化和解决方案,比如接收端按需订阅大流或小流,弱网下自动切换大小流,根据不同区域优化网络数据等,确保流畅、高清、高帧率的体验。再比如,老师进入在线教室,可能需要控制整个在线课堂的纪律等等,此时就需要禁言等控制组件。
此外,今年融云还为一个客户提供了个性化的质量优化服务。2019年底,融云接触到一个音乐教育客户。与以往的案例不同,音乐教育不仅需要处理人声,还要处理许多超出人声频率的乐器的声音,而许多教育场景中还需要用到专业麦克风设备。接到这一需求之后,融云对音乐教学的RTC场景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优化,最终实现音乐演奏的高清无损、不输于线下教学的效果。
为开发者、企业和SI/ISV合作伙伴服务
实际上,上述的这些技术能力,是融云一直所专注的PaaS层通信云服务,并非直接供应到市场销售,而是面向开发者、企业和SI、ISV合作伙伴,让其便于集成。
融云的技术迭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按照开发者提出来的需求去做,根据客户的普适度来抽象、完成。具体来说,融云通过把业务场景中共性的通信能力需求,抽象到一些SDK功能模块上,当具体场景出现之后,再一层层封装,方便客户集成。
另一部分和大趋势相关。例如现在的一些5G场景,可能未来会爆发。那么,融云会判断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前准备底层的工具和能力。如在5G层面,融云正在准备高清编码的算法,包括低延迟里用到的一些工具组件,以及一些超分辨率的算法,包括H.265编码等。“我们提前做好技术储备,以便更好地支撑高清的场景。未来还要随着开发者的创新场景,不断去提升我们的能力,开发更多的与通讯场景相关、便于集成的组件。”
值得注意的是,融云的通信云服务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等多种部署模式。
任杰介绍,通信场景中,最大的依赖项除了融云自身的技术,还和网络质量密切相关。如果网络不稳定,交互信息肯定会受到影响。
因此,公有云部署,利用融云的全球通信网络可以管理服务侧的所有网络,实现就近接入、网络优化,保证全球任意一个节点的接入速度,质量的稳定性也有很大保障。公有云部署的另一大优势是,基于云上的海量用户,可以得到很多通信层面的质量数据,来优化服务的部署模式,和接入网络的质量。
针对私有部署需求,融云会做更多的本地部署的优化、探测、测试的工作,以解决客户的安全以及各种管理制度的需求,这些都是联合SI、ISV这些合作伙伴共同完成的,以行业解决方案的形式提供给OA、会议、金融、司法等行业客户。
此外,把PaaS层的能力对接到业务层,还有不少工作要做。融云也开源了大量的Demo和小片段的代码,让开发者更容易、更快速理解文档提到的内容,“就像家里买了一个电视机,你可能先去试着操作一下,而不是先去看说明书,大家都有这个习惯,开发者也不例外。”
融云还提供一些开源的组件,如界面、会议控制、呼叫等组件,这些组件会被大量复用,因此开源出来,可以更便于开发者直接调用。“总体来说,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更容易集成融云的SDK,更容易搭建自己的通信相关业务。”任杰总结道。
通信领域的国产化之路
融云近两年在做的事情中,还包括与国产化厂商合作共赢发展。尤其是在愈发紧张的形势之下,融云正在做更多的尝试。任杰透露,国产化领域真正的落地部署是在去年下半年开始的,今年数量更多,许多央企、国企和政府机关都有国产化技术服务的需求,“我们主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能力迁移到国产化的各个平台上。”
对于国产化平台,任杰介绍了四个层面及主要厂商和他们所需要的服务。
一是硬件层面,集中在芯片,厂商包括龙芯、鲲鹏、飞腾等。
二是操作系统,有UOS、麒麟等多个版本。
三是数据库,主要有四大厂商:南大通用 GBase、神州通用、达梦和人大金仓。
四是各种中间件,包括普元、东方通、金蝶等厂商。
“我们和这些厂商都有特别深度的合作。”系统层面,融云的技术已经可以编译迁移到国产化系统之上。数据库方面也已经完整,以满足不同数据库需求,“我们非常支持国产化的策略,这关乎大国的竞争力,所以未来我们也会持续进行国产化适配。”
任杰也介绍了在国产化技术迁移时遇到的特殊情况。如国产化系统基本都是采取私有化部署,整体来看,客户对于系统的熟悉程度有待提高。在国产化系统之上再去安装、维护,客户自身就比较欠缺经验,那么这就对技术服务的要求较高。
所以针对国产化厂商的技术服务,融云也推出了一些专门适用的工具,包括自动化部署工具、免运维服务等等,“总体来说需要过程,大部分国内客户和开发者熟悉了国产化技术之后,情况会好很多。”任杰认为,这个过程可能并不会太长,大概为一年左右。
在技术发展迭代的过程中,作为技术服务商,融云希望成为开发者、技术厂商之间的桥梁,在沟通协作中推动行业发展。正如任杰对此次大会的评价:“举办 WICC 全球互联网通信云大会,首先是创造一个平台让大家交流,也通过业界专家的分享,让大家更早地感知这个行业的变化,让开发者们提前在质变到来之前能够有所准备,能够在质变来的时候搭上新技术的趋势,让自己的业务能够发展得更好,这是我们的一个根本目的。当然同时也促进整个行业的从业者能够更成熟,从而让整个行业能够发展得更好。”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串流技术正打破传统游戏边界,让"即点即玩"的畅快体验触手可及,不仅重塑了玩家的游戏方式,更将引领整个产业迈向云端加速迈进。
高通宣布收购越南 AI 研究公司 VinAI 的生成式 AI 部门,金额未披露。这标志着高通持续扩张 AI 工具领域。VinAI 由前 DeepMind 研究科学家 Hung Bui 创立,开发多种生成式 AI 技术。此次收购将增强高通在 AI 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有望为多个行业和消费者带来创新。
GameForge AI 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游戏开发平台,可帮助用户轻松创建自己的游戏世界。本文介绍了 GameForge AI 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创建角色、场景和任务等。虽然 AI 生成速度较慢,但平台对游戏设计师、桌游爱好者和学生等用户都很有吸引力。与其他 AI 创作工具相比,GameForge AI 更注重构建复杂的叙事驱动型世界。
Anthropic 推出面向高等教育的 Claude for Education 计划,与 OpenAI 的 ChatGPT Edu 计划形成竞争。该计划为学生、教职员工提供 AI 聊天机器人 Claude 的访问权限,并增加了一些新功能。新功能包括"学习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Anthropic 已与多所大学达成合作,希望通过这一计划扩大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