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热潮正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数字化业务,各行各业的数据迅猛增长。作为数据保存、处理、分析的数据中心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潮。
正由于数据中心作用广阔,其技术难度、能耗问题更是不容小觑。比如,某电商一次促销活动,就让其数据中心用电量超过平时四倍,使其所在城市用电量涨幅近10%。随着AI、IOT、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要求必将不断上升,能耗运营的挑战也将越来越严峻。
奏响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三部曲
鉴于此,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作为新基建的积极参与者,在对数据中心产业进行充分调研与试验后,提出绿色数据中心服务理念,通过全新定义的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全产品线的技术支持,为新基建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推力。
第一部:全新定义的数据中心
历经深度市场调研后,新华三集团推出“融合”、“智能”、“绿色”、“极简”的数据中心全新定义,从技术、平台、服务等多个维度完善数据中心服务领域的战略布局,加速开启绿色数据中心的新纪元。
●在云计算与SDN技术加持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必须要与业务紧密“融合”,才可以为云端业务提供最佳负载策略,实现“基础设施即服务”目标;
●“融合”之后,利用“智能”分析实现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最大化可靠性与基础设施利用率提升;
●此时的数据中心已基本满足业务需求,成本与能效开始成为企业关注重点,坚持“绿色”能效标准,有助于用有限的能源提供更高密度的异构计算资源,实现资源精细化管理;
●数据中心到达一定规模后则需要做减法,“极简”的基础架构与软件集成,将进一步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达成闭环的良性循环。
第二部: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
在理解符合市场要求的数据中心定义后,缺乏专业团队的规划与部署,其后续也是寸步难行。新华三集团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方法论,结合创新的绿色节能技术,推出数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专业服务,贯穿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实施到运维。
首先从前期咨询入手,深入梳理业务与IT架构需求,制定未来10-15年数据中心建设蓝图;随后由专家团队设计服务,持续方案规划到建设全过程;并指派新华三数据中心项目管理顾问团队,结合科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协调数据中心的落地实施;最后提供系统性、支持全程记录的质量验证流程,高效衔接数据中心建设和后期运维,将数据中心风险降至最低。
第三部:全产品线的技术支持
设计蓝图已经绘就、部署实施即将完成,标准数据中心已初步完成。下一步则是将高性能、高可用的产品与技术纳入其中,促使数据中心技术深度革新。而新华三集团将为其倾注全产品线的技术支持:
DCIM产品Flex 2.0智营平台,结合机房基础设施运营需求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拉通南北向的多设备种类,多子系统,多数据中心,实现IT和基础设施的融合管理和运维。
U-Center统一运维平台,变被动响应式监测为自动智能运维,结合专家智库和顶级业务实践,实现数据中心数字化治理,为数据中心的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提供可靠保证。
Unis微模块产品系列,提供灵活部署,可有效满足室外、大型数据中心和中小数据中心的多种需求,从而快速实现产品落地。
……
技术不断革新、产品持续迭代,新华三集团的数据中心服务更是在不断前进。
为绿色变革 续写时代最强音
10年来,新华三集团已经服务超过国内数百家大型数据中心,其中既有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企业,也有金融行业巨头。在这一过程中,从绿色数据中心大型化到多系统综合监测,再到绿色云数据中心自动化运维,新华三集团始终站在数据中心建设的最前沿,以领先技术提供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服务,为百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强大的基础设施。
新华三集团以掌控最佳平衡,确定技术关键点为方法论,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变革。面向未来,新华三以实现IT与基础设施的融合、智能动态负载为主攻方向,让液冷相变冷却、市电冗余、分布式冗余、备份式冗余、多样化可再生能源等前沿技术投入应用,引领数据中心绿色节能关键技术变革。
伴随新基建的不断深化,数据中心将进一步承载AI、大数据、云计算等全新业务形态,成为百行百业的数据基石。面对“新基建”在灵活、绿色、安全等方面对数据中心提出的全新要求,新华三集团将持续践行Ai in ALL智能战略,并致力于推动“数字大脑计划2020”的战略落地,基于前沿算法提升数据中心的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开启绿色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新纪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5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全球AI竞赛推动创纪录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消耗,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气候危机。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到2035年将增长三倍,全球数据中心投资预计2025年达5800亿美元,超过全球石油供应投资的5400亿美元。报告呼吁采取新方法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阿布扎比科技创新研究院团队首次发现大语言模型生成的JavaScript代码具有独特"指纹"特征,开发出能够准确识别代码AI来源的系统。研究创建了包含25万代码样本的大规模数据集,涵盖20个不同AI模型,识别准确率在5类任务中达到95.8%,即使代码经过混淆处理仍保持85%以上准确率,为网络安全、教育评估和软件取证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在纽约金融分析师日活动中表示,公司已准备好迎接AI浪潮并获得传统企业计算市场更多份额。AMD预计未来3-5年数据中心AI收入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80%,服务器CPU收入份额超过50%。公司2025年预期收入约340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业务160亿美元。MI400系列GPU采用2纳米工艺,Helios机架系统将提供强劲算力支持。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首次系统比较了人类与AI在文本理解任务中的表现。通过HUME评估框架测试16个任务发现:人类平均77.6%,最佳AI为80.1%,排名第4。人类在非英语文化理解任务中显著优于AI,而AI在信息处理任务中更出色。研究揭示了当前AI评估体系的缺陷,指出AI的高分往往出现在任务标准模糊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