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日最新发布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2021》显示,在全球近200个主要创新城市或都市圈中,上海排名第九,首次进入前十。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上海在新基建的推进和落实方面更是一马当先,率先拉开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序幕。
4月27日,在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下,以“创新擘画十四五 数字化转型谋新局”为主题的上信智库成果发布会在上海大剧院成功举行。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陈国忠,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参事孙海鸣,上海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上海市经济信心中心主任余文凯,华为上海云与计算总经理张英梗等共同见证了上信智库成果之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2021的成功发布。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2021正式发布
活动现场,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如新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2021》进行了解读,指标首创以全球近150个主要创新城市或都市圈(以下简称城市)为评估对象,通过定量评价和比较,重点展示和分析综合评分100强的城市,可为对标国际科技创新前沿,更有针对性地找出上海科技创新的发展短板和突破方向,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陈国忠出席本次大会并发表主题致辞。他指出,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重心加快位移,创新成为影响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而随着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各领域广泛渗透,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上海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更是面向未来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
陈国忠还强调,要加快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就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把握特征规律,对标国际前沿,积极探索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与城市赋能发展的新举措新模式。
华为中国区云与计算副总裁武湛也就国内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产业全栈化问题发表了观点。他表示,算力是数字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支撑者,也是国家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客观呈现。新的数字化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撑。
华为中国区云与计算副总裁武湛
在谈及中国算力发展时,他还指出,目前中国若想发展人工智能,必须要为人工智能赋予新的心智,包括底层关键技术、核心部件与人才。同时,他还表示基础设施建设一定会优先于应用场景,在智能化转型中基础设施带来的应用场景,一定会满足产业发展与数字化的需求。
此外,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武湛表示,从数字经济到算力经济,从算力经济到算力经济的根,本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根最好是基于中国可控并且可以长期稳定发展的产业来构造。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但遗憾的是真正的根技术,在国内土壤贫瘠。为赋能中国根茎的发展,使国内拥有更多自研创新技术,华为先后开发了操作系统的开源社区、AI开源框架、AI大模型,同时布局了四大实验室,为中国“根技术”发展赋能。
他建议,人工智能若想在国内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需要注重研发自主创新科技,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从无到有的跨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从芯片到应用要走“算力集约化,数据行业化,应用多样化,产业全栈化”的发展路线。而当前华为持续聚焦鲲鹏、昇腾基础软硬件平台持续创新,以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伙伴、发展人才,共建鲲鹏通用计算、昇腾AI计算产业,积极参与打造中国自己的根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还进行了高峰圆桌环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孙海鸣、上海市宏观经济协会会长王思政、上海市创业投资行业协会会长王品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处长崔晓娟、华为上海政企业务副总经理曹照连,共同探讨了“十四五”期间所面临的全新发展形势,创新型城市应有的发展理念、核心要素、内在驱动力,以及政府、研究机构、投资者、企业应如何在创新型城市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构建协同创新生态,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高峰圆桌环节
其中,华为上海政企业务副总经理曹照连在会上指出,城市数字化转型创新成功有5个能力,即:标准推进能力、构建咨询规划能力、数字化技术性规划能力、系统性建设能力以及持续创新和数字化转型运营能力。他强调,只有建设并履行好这五大能力,才能做好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总体而言,数字化转型需要政策、规划、人才、组织保障,数字底座基础设施和场景化解决方案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能力。华为作为一家非数字原生企业,相信未来将会全力投入上海数字化转型建设,携手生态伙伴,共同打造全球创新城市典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Luminary Cloud宣布完成7200万美元B轮融资,专注开发"物理AI"技术。该公司云原生平台可将仿真速度提升100倍,利用物理信息模型实时预测汽车、飞机等产品性能。公司推出针对特定行业的预训练模型,包括与本田合作的汽车设计模型和与Otto航空合作的飞机开发模型。融资由西门子风投领投,将用于扩大研发团队和市场销售。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伦敦量子动态科技公司宣布交付业界首台采用传统半导体制造工艺的量子计算机。该系统已安装在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使用标准化300毫米硅晶圆,是首台自旋量子比特计算机。系统采用CMOS技术,占地约三个19英寸服务器机架,具备数据中心友好特性。公司开发的可扩展瓦片架构支持大规模生产,未来可扩展至每个量子处理单元数百万量子比特,为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