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5 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1(Cloud)上,华为云 CTO 张宇昕宣布云原生多云容器编排项目 Karmada 正式开源。Karmada项目融入华为及工商银行、小红书、中国一汽等各企业在多云管理领域的丰富积累,为开发者提供详实有效的实践指导与帮助,未来还计划将该项目捐赠给云原生计算基金会 CNCF。
Karmada是一个 Kubernetes 管理系统,基于 Kubernetes Federation v1 和 v2 开发,它可以跨多个 Kubernetes 集群和云运行云原生应用程序,而无需对应用程序进行更改。通过直接使用 Kubernetes 原生 API 并提供高级调度功能,Karmada 可以实现真正的开放式多云 Kubernetes。
Karmada 旨在为多云和混合云场景下的多集群应用程序管理提供 turnkey 自动化,其关键功能包括集中式多云管理、高可用性、故障恢复和流量调度,项目包含 API 服务器、控制器和调度器三大组件,可无缝集成现有 K8s 工具链,开箱即用。
实际上,作为最早一批投身云原生技术的厂商,以及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在亚洲唯一的初创成员,华为云在云原生领域持续深耕,社区代码贡献和Maintainer席位数均位居亚洲第一,并贡献了首个云原生智能边缘项目KubeEdge和批量计算项目Volcano,持续引领云原生技术发展方向。去年,华为云又入选了国际顶尖开源社区Istio社区的指导委员会,是亚洲唯一入选该席位的企业。
华为云持续引领云原生技术发展,推动云原生产业的繁荣和发展,首先体现在云原生技术的持续创新上。华为云在去年开创性的提出了“云原生IN基础设施”的理念,并围绕该理念打造了以应用为中心的云原生基础设施,开启了云原生2.0的时代,并持续演进,让每个企业都能够成为“新云原生企业”,享受云原生带来的技术红利。
目前,华为云原生基础设施已打造了云容器引擎、云容器实例、智能边缘平台、多云容器平台等8大核心容器产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云原生裸金属、云原生高性能计算、云原生混合云、云原生边缘计算四大解决方案,满足企业业务智能升级过程中,对高性能基础设施、分布式业务架构、完善的云原生应用生态的诉求。
而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1(Cloud)上,华为云再发布全球最大的AI预训练模型盘古大模型、云容器集群CCE Turbo、云原生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GaussDB(for openGauss)、可信智能计算服务TICS、下一代云原生应用开发工具CloudIDE五大新品,云原生2.0持续创新升级,助力企业实现全面云化、全栈智能。
5月中下旬,华为云TechWave云原生2.0专题日还将线上举行,更多云原生创新技术和丰富实践还将与大家见面,敬请期待!
实际上,华为云的优势不仅建立在对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研发上,源于自身云原生转型的最佳实践,也让华为云能够从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中汲取各种“养分”,为赋能“新云原生企业”提供新动能。
华为实现超大规模企业云原生研发应用,重构研发作业模式,大幅提升效率,资源复用率提升3倍,部署效率提升10倍。LAAS(Lab as a Service)实验室服务化,敏捷实现实验室作业的“数字孪生”。研发桌面云让全球研发人员的开发、构建、测试等全部云化,云下无代码,实现无感安全。
持续技术创新,沉淀最佳实践,拥抱开源生态,华为云让企业从On Cloud到In Cloud的过程中,更加从容地踏上云原生转型之旅,赋能新云原生企业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Google 即将为所有用户提供端到端加密 (E2EE) 电子邮件服务,包括非 Google Workspace 用户。这项功能无需 IT 管理员进行复杂配置,可作为 S/MIME 协议的替代方案。企业 Gmail 用户可向任何人发送 E2EE 邮件,接收方只需通过简单的身份验证即可查看和回复。该功能将分阶段推出,并将逐步支持所有电子邮箱。
Vodafone Idea 宣布将升级和扩展其在印度主要城市和地区的光传输网络。此次升级基于诺基亚的光交换技术,旨在满足多太比特数据增长需求,支持企业客户的量子安全服务,并提升4G和5G网络容量。诺基亚将部署先进的光学设备和技术,以提高网络效率、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微软即将迎来成立50周年。这家Windows巨头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许多高光时刻和挫折。从MS-DOS到Windows,从Office到云服务,再到最近的人工智能投资,微软不断创新并主导着企业市场。尽管在移动领域失利,但其在PC和生产力软件方面的地位依然稳固。50年来,微软的产品和决策深刻影响了用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
一项新调查显示,72% 的 Z 世代不信任基于人工智能的安全解决方案,成为对数字安全最为怀疑的一代。这种不信任显得尤为讽刺,因为 Z 世代成长于科技主导的世界,却对 AI 控制安全持保留态度。调查探讨了 Z 世代怀疑态度的根源,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和透明度来解决信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