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华为云TechWave云原生媒体服务专题日,华为云音视频服务正式升级为华为云媒体服务。在对话环节上,上海鸣锣影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传荣与华为云共同探讨了当前中国影视制作工业化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分享了为什么要选择华为云作为合作伙伴,并深度解读与华为云共同发布的5G数字影视创制云平台给业界带来的影响,以及对未来中国电影制作的畅想。
江传荣说,我们是幸运的,因为赶上了以5G、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华为在5G、云等方面拥有走在世界前列的技术优势,我们希望与华为云这样的合作伙伴联手,为中国电影产业创造更多的可能。电影创作的核心是创意,技术是一个标准化的流程,它不应该也不能成为我们表达思想的一个障碍,未来帮助每个人实现自己的电影梦也将成为可能。
“帮每个人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是江传荣对电影热爱的表达,而华为云愿意做技术的支撑,来成就热爱电影的人对电影的这份梦想。
华为云:作为影视制作行业资深的从业者,您是怎样看待当今中国影视制作工业化程度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江传荣:电影工业,现在大家所指的都是电影生产过程,即电影制作的过程。电影工业包含很多部分:前期拍摄的工业,包括设备,如摄像机、灯、收音设备等,95%以上都是美国的、日本的或德国的。国产化的生产能力和水平跟国外差距还很大。在放映端,现在所有电影院用的投影,不是巴可,就是视科,甚至包括荧幕、音响,也大都是国外的。整个国产化水平,在逐步提升的过程中。
电影生产全过程也包括软件,无论是剪辑软件、声音制作软件、还是特效制作软件、调光软件,基本都是国外的。另外电影制片管理使用的软件主要是Shotgun和Ftrack,也都是国外引进的,国内自主创新还在路上。
中国电影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我认为还体现在工艺上、行业分工上、社会的认知上、对行业的理解上,不是单项的差距。比如做单个特效和收音,我们能跟国外一线团队匹敌,但一个领域或某个人,达到工业化的认知水平和制作能力,并不能形成行业的广泛运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电影制作还走在往工业化的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几十年的大差距。
电影行业的整个工业化进程,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属于电影胶片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跟国际几乎是同步的。因为1895年在法国里昂卢米埃尔发明和放映了电影《火车进站》、《工厂门口》后,1896年,在上海的徐园“又一村”,就引进了国外的电影,已经开始放映了。从放映这个角度来说,几乎是同步的。
从制作角度,1905年我们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叫《定军山》。标志着生产、制作电影的产业链是完整的,能够生产出中国的电影,跟国际几乎是同步的。因为胶片标准化的流程是从那个时候引进的,所以我们很早就掌握了从拍摄到冲印胶片,到声音和画面的合成,到最后放映的整个过程。
真正拉开工业化程度差距的,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二战结束以后,国外就开始研究数字化,在以信息数字化的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数字化开始运用在电影行业。最显著的代表就是1995年的《侏罗纪公园》,电影中用到了数字技术,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到2005年的《阿凡达》,全世界震惊,数字技术赋能电影,能够做出这样震撼的视觉效果!这个时期,都是属于胶片往数字化转移的时期。
在中国不一样,中国是因为有了《阿凡达》的刺激,电影大众才真正投入到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当中。在中国,计算机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才进行普及,90年初才利用电脑赋能影视行业,虽然当时有部分有志之士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范围小,没有形成行业共识。
尽管那个时候的工艺还是以胶片为主,但也有一部分数字化,就是用胶转磁,最后磁再转胶,数字化的主要基地在香港。当时第五代导演崛起,有不少的片子,就是通过数字化胶转磁以后,进行调色和特效的运用。
真正标志数字化,是2012年柯达倒闭,胶片没有了,不得不用数字化的流程来做电影,整个行业被数字化了,从而形成了数字化制作全流程。
我们进入得晚,研究的进度跟国外差距比较大,面临着两大压力:既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标准化的流程和系统化的管理和分工;同时还面临着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的挑战,比如从高清到2K、4K,8K等。
中国电影数字化,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我认为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标准化。每一个工作输入和导出,都需要标准化。制作也要达到标准化的要求,才能进行流水线生产。第二是分工详细。我们的分工还比较粗,从电影的职员目录,就能看到国际大片的分工非常细,他们是根据多年的数字化经验总结出来的。我们有很多工种还没有,但不可缺少。第三点是系统化管理。除了标准化、细致的分工,还要对整体流程做系统化的管理。
华为云:在前几天刚刚过去的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面,鸣锣影业和华为云一起发布了5G数字影视创制云平台,云计算其实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了,为什么鸣锣选择这个契机上云?
江传荣:电影工业化的过程,其实是工业革命推进的过程。前三次工业革命,我们都没赶上。现在我们正处在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它以大数据、云、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物联网等为核心。我们很幸运生活在这个时代,在云、5G的领域、华为在全球属于第一线梯队,甚至是领先的。我们跟华为合作,希望借助第四次工业革命,把这些热点技术运用到影视行业里。我们期待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跟上世界步伐,甚至弯道超车,赋能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催生出更好的影视作品。我们选择这个时期,是责无旁贷,也是使命所在,更是理所当然。
华为云:您认为这个平台可以为业界带来哪些变化,或者它解决了现在影视制作行业面临的什么问题呢?
江传荣:对应到5G数字影视创制平台,云和5G赋能影视产业,主要有几个功能,首先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对所有的硬件、软件和制作者,都能够适配,提供开放式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推动自主创新。
第二,它能够解决行业安全性问题。知识产权保护是我们这个行业里最核心的要素,在云上利用区块链的技术,能最大程度保护创作者的知识产权,能杜绝盗版、防止知识产权的流失。
第三,它可以释放更大的计算能力,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制作周期,降低成本。
第四,便利调取数字资产。我们在云上会有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大家可以把数字资产放到上面再利用。比如说某个镜头,在哪里找,找谁授权以及授权价格,都无从知晓。通过云平台,把数字资产库连接在一起,就能快速搜索镜头,查询价格,便捷交易。这样无论是对机构创作者,还是个体创作者,都能得到很大收益。
最后,它是一个全产业链,包括剧本创作、剪辑、声音、画面、分发,甚至到衍生产品,有全面的上云服务。未来,金融服务也能跟进,包括版权的维护、法律的保障、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
我们的服务对象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专业机构,如电影生产机构、后期机构 、拍摄机构,未来会面向个人。未来对每个人来说,影像制作都是能力,不需要完全懂得制作流程和操作,就可以通过云平台、智能化的手段或请人通过异地化的操作,完成创作题材。带着创意来,带着作品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得到所有技术支持。因为电影创作核心是创意,技术只是一个标准化的流程,不应该也不能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而是辅助去完成想法,所以作为平台,就要帮助他们实现心中的电影梦。
华为云:以前哈利波特出来以后,哈迷们自己众筹找团队拍了《伏地魔传》,可谓费时费力。现在有了这个平台之后,相当于有个好想法,就可以拍部专业级的电影出来了,对吗?
江传荣:我们很希望通过这个开放平台,吸引行业的创作者、爱好者进入到电影行业的方方面面当中来,能够形成一个聚集,一个科技影视的生态圈,服务于中国电影的创造。中国电影的创造,其实归根到底是讲好故事,我们希望跟华为云一起,能够帮助更多的中国人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国电影的复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Blackwell GPU的生产制造工作量达到Hopper GPU的两倍有余,但带来的收入仅增加至约1.7倍。
由AMD驱动的El Capitan超级计算机(现位于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成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