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自去年11月就获得了世界智慧城市大奖(WSCA),拿下了第一个“奥斯卡”。而就在日前,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启,也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又一件盛事。事实上,多年来,上海在华为云等科技公司的助力下,也取得了众多优秀的案例,让上海成为了世界智慧城市优秀标杆。
NO. 1大楼“活”起来,城市更“聪明”
“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
在上海的南京东路河南中路路口,游客将手机探出窗外拍照,窗户上的传感器便立刻监测到开窗行为,并将相关信息推送至保安的智能手环中。这背后,是黄浦区城运中心与华为联手,融合华为云、边缘计算、AI、5G、大数据等多种技术打造的城市智能体数字孪生创新场景。
“12345”智能感知系统
在上海的徐汇区,华为云与区城运中心共同打造“12345”智能感知系统,该系统可提前预判热点问题风险态势以及趋势,为“高效处置一件事”提供决策支撑。
内涝水尺智能识别系统
在苏州,华为云为当地建设了内涝水尺智能识别系统,可实现7*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控,以提高城市内涝的预判性。同时该系统可将内涝监测和泵站调度、红绿灯调控等进行联动,一旦发现严重积水的桥洞或道路时,可实现红绿灯常红,及时高效地避免积水引发的道路拥堵。
NO. 2盘古大模型搭建“云梯”,赋智千行百业
4月,华为云发布了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可结合行业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实现工业化AI开发。目前已开发针对不同领域的CV大模型、NLP大模型、科学计算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保证AI在千行百业的批量化落地应用。
智慧电力
在无人机智能巡检AI模型开发上,华为云盘古cv大模型可提升样本筛选效率约30倍,大幅降低模型开发成本,优化人力资源,并解决各种问题,为电力行业赋能。
银行业务的评估监控
在银行业务的评估监控场景中,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可以在众多场景中,实现精准识别。如监管仓库中在库、出库、收货、入库各环节的检测,确保货物“不调包”,降低银行业务风险。
室内空气质量专家
华为云EI团队深挖IAQ的储备技术,借助华为云盘古大模型联合优化、高效融合等诸多优势,在智能控制和空气洁净度指标的预测中同样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华为云发布的盘古系列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包括与循环智能、鹏城实验室联合开发的40TB训练数据、千亿参数的全球最大中文语言(NLP)预训练模型和30亿参数的全球最大视觉(CV)预训练模型。截止目前,盘古CV大模型已经在金融、工业质检、医学影像等100余项实际任务中得到了验证。
接下来,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将不断优化自身的产品和技术,同时继续通过技术创新,赋能千行百业,加速智慧城市建设。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