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洪方明:共建城市智能体,让城市更有温度

9月27日,在2021中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大会上,华为公有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指出,中国的城市化率从80年代初的20%左右,到去年的64%,仅通过40年的高速发展,就走完了西方国家约300年的城市化历程,压缩性问题是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不可避免的挑战。

 

城市犹如梦境,所有可以想象到的都能够梦到……这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对城市的描绘。城市,是人类的伟大文化创造,它的每一次进化升级,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如今,在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一种具备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梦中之城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华为云洪方明:共建城市智能体,让城市更有温度

华为公有云中国区总裁  洪方明

 

9月27日,在2021中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大会上,华为公有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指出,中国的城市化率从80年代初的20%左右,到去年的64%,仅通过40年的高速发展,就走完了西方国家约300年的城市化历程,压缩性问题是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不可避免的挑战。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已成为城市治理下一步的重点。

 

技术赋能 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

 

纵观智慧城市的发展,2008年底,智慧城市概念诞生。2009年开始,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正式拉开了帷幕。2012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朵政务云,住建部启动全国智慧城市试点。2016年,发改委结合试点实践,发布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标准。而4G/NB-IoT的规模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加速部署,则匹配了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发展的诉求。迈入“十四五”,云原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都在加速发展和突破,融入各个行业和城市的变革之中,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已经步入新的阶段。

 

智慧城市的规划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能够成功落地、真正的发挥“智慧”才是核心的关键所在。此前,政府通过推进政务云建设,逐渐消弭了基础设施资源层面的孤岛;通过加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进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等跨域系统建设,逐步消弭了数据层面的孤岛。而现在,AI能力孤岛已有苗头出现,各个局委办单域系统零散的AI原子能力建设,不仅导致了应用场景孵化分散,城市建设失去焦点,也导致了智慧城市的人工智能成色不足、百姓体验不理想的问题。

 

对此,洪方明认为,一个城市的人工智能,需要更广泛的感知数据输入、更全局的系统整合分析、更高效的迭代开发效率,才有可能为政府和广大市民提供真正闭环的崭新业务体验。而华为云城市智能中枢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一平台多引擎”,协同实现“感知-认知-行动”一体化,帮助城市建设更全面的智慧政府,让智慧城市更加善政、惠民。

 

其中,全域感知引擎能够协助政府主动掌握城市脉搏,辅助城市治理高效决策。让政务数据“盘得全”,打造高效决策的“最先一公里”;知识计算引擎可以实现对城市数据和知识的汇聚与管理,挖掘隐形关系,让政务决策“算得准”,打造精准化的政务治理;机器人引擎能构建于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基础之上的人机协同,帮助基层减负,让政务服务更快响应,让市民享有全天候的优质政务服务,打造不打烊的数字政府;政务AI开发运营平台则能够面向城市不同场景的演进问题,实现感知、认知和执行能力的持续迭代和自我更新,打造统一的城市AI运营体系,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自我迭代。

 

如今,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大步流星地向前推进,中国已成为智慧城市试点数量最多的国家,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而在城市智慧化进程正在加速迁越升级的今天,作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使能者和见证者,华为也在将自身的技术能力注入到更多城市的智慧化进程中,不断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荣膺世界智慧城市大奖的上海为例。去年,华为云联合上海12345热线和黄埔城运中心,打造城市智能中枢,实现智能感知-科学研判-处置行动深度协同,提升上海智能化城市治理和精准政府服务。上海黄浦区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总目标下,基于城市智能中枢,打造了一屏观黄浦,一网管全城,“观管防”有机统一,高效处置。加持了自动派单、语义识别甚至情绪感知等功能,加快了整个12345热线的服务速度。洪方明表示,过去12345热线派一张单要好几分钟时间,现在几秒钟就搞定。去年疫情期间,12345热线平均一个月要处理60多万单市民诉求,没有这种效率的提升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上海的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理念。精细化治理是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的基础与目标,从“数治”到“善治”,是一个城市走向“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质的飞跃。今天的上海,当我们随意漫步在一个个代表着体温的街道,城市“善治”的韵味不经意间就会在人们的心里弥漫、展开、充溢,这也许就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好注释。

 

以数字技术,提升产业核心价值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建设。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中,产业升级是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另一主题。在这方面,拥有现代工业基因的青岛率先起步,提出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开放创新,提升社会文明软实力、建设生态文明、打造幸福美好家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然而,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技术架构和IT管理的痛点和难点,需要用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加速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升级。着眼青岛,智变是实现“青岛智造”的最佳路径。

 

洪方明认为,产业云、智能体是赋能“青岛智造”的载体 ,全栈智能的云原生创新技术是引擎,是产业数字化提质增速的关键技术。在刚刚结束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面向业界首发了分布式云原生产品:华为云UCS,让企业的应用感受不到地域限制、跨云限制和流量限制,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响应。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帮助企业构筑全栈云原生智能能力,让企业从容应对从“ON Cloud”到“IN Cloud”的云化演进升级。

 

放眼山东乃至全国,华为云正在大力推进云原生2.0在制造企业的落地,围绕着制造业五大核心价值,帮助制造企业应用“云+智能”技术转型升级。

 

数十年间,从建系统到建大脑再到城市治理现代化,一幅全新的智慧城市图景已经打开。回顾过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智慧城市的建设蓬勃发展,百花齐放。

 

作为“全球五朵云”之一,截至目前,华为云已提供220多款云服务,210多个行业与通用解决方案,600多家政府机构、中国互联网TOP50中的40多家客户、220多家金融机构、30多家TOP汽车企业都选择了华为云。

 

洪方明最后表示,华为云将充分协同终端云、流程IT云,依托领先的理念和技术架构、强大的研发能力、中立安全可信的产品、全栈AI的智能能力、优质高效的服务、开放丰富的生态,与客户、伙伴共建城市智能体,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不断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与产业数字化升级。

 

来源:业界供稿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1

09/27

16:06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