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1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南昌大学举办。为引领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与破解产业实际技术难题有机结合,本届大赛首次设立产业命题赛道,企业出题,高校揭榜。
华为作为本届“互联网+”大赛的重要合作伙伴参与命题,通过对学科知识与行业实践的高度融合,将极高价值的企业任务转化为包含华为云、鲲鹏、昇腾AI、CT、OpenHarmony等系列前沿领域在内的32道创新命题项目。
其中,华为云11道赛题包含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平台、智慧校园等多个方向,并为参赛选手提供云资源、项目激励、专家指导等支持。据统计,华为云赛题共吸引5036名高校学生报名,并收到723个项目方案,其中5个作品入围总决赛。
浙江大学《基于脑机接口主动康复治疗的全球首创者》作品依托华为云EI人工智能、大数据产品能力自主设计脑机接口神经康复系统,开创性地提出了中枢神经系统主动康复的治疗方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康复过程有重大意义。
北京科技大学《万众医芯》使用华为云ModelArts一站式AI开发平台实现快速开发,并运用AI、3D数字孪生、MR、AR等最新的科研成果,创建了“医疗+AI”数字孪生医疗平台,辅助医生进行临床疾病的诊断、辅助手术、远程医疗功能,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后续还将缓解医疗资源不均等问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眼控轮椅》项目,基于华为云AI开发平台ModelArts和MindSpore开源框架自主设计并搭建了基于眼球控制的智能轮椅,支持眼球控制、人员跟随、自动驾驶、异常检测等能力,很好地攻克了渐冻症等行动不便的人群独立出行的难题。
北京邮电大学《农e销》APP旨在辅助农民以更加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线上营销,采用全智能化的方式指导用户进行视频创作。产品充分结合华为HMS Core 机器学习能力及优势,可以对手机采集的图像和音频进行 AI 识别,以保证用户拍摄的内容更加贴近模板的效果;同时,在拍摄过程中增加更多的 AR 元素来丰富视频效果。农 e 销平台,目前累计服务农户 5 万余户、发布内容 10 万余次,帮助农户实现增收。主创团队介绍,后续希望基于华为云强大的计算能力进一步训练农e销的智能创作引擎,为用户提供更快捷、丰富的产品体验。
南京大学团队基于华为云IoT和华为摄像头等硬件,打造视频目标结构化与定位系统。结合自研AI算法,目前已落地600余家医院,并在交通、楼宇、政务等领域也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次大赛出题人石伟评价:“参赛选手充分理解和运用华为云技术,将学科知识与行业实践深度结合,实现了从作品到产品,兼具社会价值和商业潜力。”
未来,华为云还将持续为高校创新提供产品、技术、生态等支持,通过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高起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大学生双创工作。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与三星达成合作,将Copilot人工智能助手集成到三星的智能电视和显示器产品中。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或遥控器直接与Copilot交互,获得智能问答、内容推荐、设备控制等服务。这一合作标志着AI助手从传统计算设备向家庭娱乐设备的进一步扩展,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观看体验。
成均馆大学团队开发出选择性对比学习新方法,让机器通过观察人类交互场景学会识别物体功能部位。该技术突破传统局限,采用动态学习策略,能根据信息质量调整学习方式,在多个数据集上显著超越现有方法,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智能交互应用奠定重要基础。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AI创新竞赛正在加速进行。但许多企业仍缺乏执行工具:Gartner预测到2027年,60%的组织将因数据治理问题而无法实现AI用例的价值。企业需要统一的数据平台支持所有数据模型,建立可靠的AI就绪数据管道,并通过主权AI工厂标准化AI流水线。通过集成向量数据库、嵌入管道和模型服务,企业可将生产就绪应用的部署时间从数月缩短至数小时,实现完整的数据主权和治理。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EgoTwin系统,这是首个能够根据文字描述同时生成第一人称视频和匹配人体动作的AI框架。该系统通过创新的头部中心动作表示方法和因果交互机制,解决了视角对齐和动作画面同步的核心难题,在17万样本的真实数据集上实现了显著性能提升,为VR内容创作、影视制作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