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时代,边缘计算和云技术正在塑造物联网IoT的未来。而作为云技术的最新趋势,边缘计算也正在供应商们带来全新商机。在刚刚结束的2021|OpenInfra Days China“开源基础设的下一个十年”大会上,我们就看到了来自业内领先的开源云服务商九州云带来的相关分享。
作为中国领先的开放云边基础架构服务商,九州云自2012年成立之初就自带“开源基因”,是国内首批专门从事OpenStack和相关开源服务的企业。短短几年时间,九州云早已成长为相关领域的头部企业。
近日,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九州云99Cloud高级技术总监 黄舒泉,听他讲述了九州云如何迅速精准的抓住“风口”,以及在推动边缘计算发展与落地上的努力。

开源、云计算未来发展形态:混合云
据黄舒泉介绍,目前开源云计算主要是以OpenStack为标准的形式。多年来,九州云也是从云计算为中心再到边缘计算这样的发展态势,这也是云计算目前的一个新的发展形式。
在黄舒泉看来,算力在未来无处不在,云计算会向着混合云发展。在新的发展形态下,云计算基础资源管理相关的开源项目也会越来越多。比如OpenStack、K8S、kata等项目。因此,未来会有更多样的计算形式及不同开源软件框架来满足新形态计算的发展。
紧随5G时代 |积极布局边缘计算相关领域
作为首批专门从事OpenStack和相关开源服务的公司,九州云在一开始就看到了云计算往边缘发展的趋势。黄舒泉表示,早在2017年九州云就开始在边缘计算领域展开相关布局,与英特尔和风河等公司共同发起了StarlingX的新项目,主要致力于边缘端管理、计算资源。近期,九州云也积极参与到基于Edge Gallery等开源边缘计算项目。
除了贡献开源和边缘计算之外,九州云也在积极参与边缘计算的落地工作中,如今,九州云已在智慧园区领域取得不少成绩,如湖州智慧园区、杭州智慧场馆等等。
黄舒泉认为,边缘计算更依赖于5G技术,而九州云的特点恰好是将这些基础设施的管理与5G网络相结合,因此在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新兴应用,包括云游戏、AR/VR等更多新用户也会在边缘端部署,九州云也会在新的应用上有所投入,云游戏等也是九州云目前正在积极布局的领域及相关业务。
随着5G网络不断演化,边缘计算逐渐成为云时代的关键。本次OpenInfra大会上,我们就看到有自九州云的技术专家带来“边缘原生、边缘计算”等相关议题,都让人印象深刻,这也让我们对九州云接下来将要开展的重点开源项目颇感兴趣。
关于Skyline项目|携手塑造边缘计算新生态
就上面的疑虑,黄舒泉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最新的分享。他介绍称,正如本次OpenInfra大会上提到的Skyline,这正是九州云目前最新贡献到OpenStack的最新项目。该项目是一款现代化的管理界面——OpenStack仪表盘,是九州云基于多年积累而创新研发的新项目,可以有效改善界面体验和运营效率上问题,能更高效管理OpenStack里面的资源。
将Skyline项目贡献到社区后,九州云也会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推进该项目,以吸引更多合作伙伴来共同参与该项目,一起繁荣整个社区。
整体而言,九州云目前已经在混合云领域,持续将自己多年的积累拿出来跟业内共享,一起推动整个行业的落地。在边缘云方面,九州云也积极走在行业前沿,与其他极具开源精神的企业携手,共同来塑造一个繁荣的边缘计算新生态。
开源贡献社区的意义:技术改变世界
众所周知,随着OpenStack近几年的不断演化和发展,九州云作为OpenStack基金会的黄金会员,对社区贡献度也是位列前茅。那么这一切,对于像九州云这样的国内开源领军企业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这背后的推动力又是什么?
在外界眼里,OpenStack似乎没那么“火”,但在黄舒泉看来,这恰好证明OpenStack越来越稳定。就好比越被广泛应用的技术,我们可能会习以为常,反而是一些更新鲜的技术,才可会引来一时间的高热点。
黄舒泉认为,近年来,随着OpenStack趋于稳定,OpenStack已经成为云计算事实的标准。作为OpenInfra基金会的黄金会员,九州云多年来也一直将开源精神融入到自身血液中。作为一家有技术有追求的企业,九州云不仅希望能够引领整个社区技术的潮流(如捐赠Skyline项目),更希望吸引更多地企业和个人,推动社区生态繁荣。
黄舒泉表示,九州云对技术的信仰是相信技术是可以改变这个世界、改变这个社会的。作为一家企业,不仅仅需要生存下去,还需要在此基础上为社区持续贡献。目前为止,九州云在社区的贡献名列前茅,也说明九州云受到了用户和广大开发者们的认可,因而吸引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技术人员的加入,成为了更多客户的选择,而这一切,正是“开源赋能云边变革”。
开源价值意义:商业合作案例
黄舒泉从两个层面来看待开源价值及意义:第一、纯技术信仰领域,开源是造福整个行业、推动整个技术变革的核心动力,而这也正是九州云对该方面技术一直以来的追求;第二、开源不仅是无私奉献也是有回报的,开源吸引志同道合的高水平技术人员的加盟,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技术能力,成为用户客户的选择。
目前,已经有不少合作伙伴基于九州云技术而成功的商业案例,例如成功与九州云合作打造而“均瑶云”的均瑶集团等。
商业案例的成功也让我们对开源有了全新认知和更深的感情,“在开源圈时间越久,越会有一种很神圣的信仰感”。
“健康开源项目”的关键词:多样性
对于如何判断一个项目是否是“健康的开源项目”这个话题,黄舒泉则引用了一个英文词语来概括——diversity。也就是说,拥有多样性的开发者或多样性用户的开源项目,会相对有更好的发展。比如有持续的贡献,有很多兴趣爱好者参与,尽管并不是那么多人,但他们也有参与,那证明这会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会是相对健康的开源项目。
而如果从量化的角度来看,一个“健康的开源项目”则会有很多指标。比如社区每个月的提交量、部署量、用户数及全球用户分布形态等细化数据,这些都会成为“健康开源项目”的量化指标。
总体而言,需要于开发者结合起来共同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这才是健康开源项目的形态。
后疫情时代:开源项目的核心依旧是技术
由于疫情原因,全球开源生态的发展方向跟以前不太一样。黄舒泉认为,此前不少开源社区每年都会举办线下峰会和meetup,加强内部社区的沟通和外部影响力的扩大,但由于疫情影响,大部分转向线上举办,线下交流的变少会对开源生态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线上已经成为“后疫情时代”下的新常态,我们也都必须要适应这种新协作和沟通形式。
对国内的企业来讲,还是要更关注项目本身,而不是那些看起来表面的一些繁荣,但恰好国内企业很容易就陷入其中。
因此,对于国内开源生态发展来说,未来更多的还是要回到“项目本身是否创造价值”这个关键上去——给用户带来价值,有足够多用户使用,这才是事情的根本。
当下部署:加快5G边缘计算落地 普及技术红利
黄舒泉介绍称,5G边缘计算整体业务也在不断落地,这正是九州云近期发力的一个重点。
在边缘计算平台侧,九州云做了非常多积累,如基于Edge Gallery发布了边缘计算平台,使得企业或边缘端也可以很好的去构建新平台,去管理他们的边缘资源、融合5G网络。有了平台之后,如何才能够使得用户更好的使用这些资源,九州云其实也下了不少的功夫。
目前,九州云已经打造了边缘应用场景,如体育场馆、智慧工厂、智慧旅游等等。
黄舒泉表示,九州云将基于5G边缘计算打造边缘应用生态,通过统一的边缘应用平台,整合行业解决方案,为千行百业提供丰富的云边服务,为5G扬帆保驾护航。
“我们在做边缘平台,也在做边缘应用,九州云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推动5G边缘计算更好更快落地,使得中国各行业真正能够享受边缘计算普及带来的红利,也真正能够实现5G改变社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发布新的AI学术搜索工具Scholar Labs,旨在回答详细研究问题。该工具使用AI识别查询中的主要话题和关系,目前仅对部分登录用户开放。与传统学术搜索不同,Scholar Labs不依赖引用次数或期刊影响因子等传统指标来筛选研究质量,而是通过分析文档全文、发表位置、作者信息及引用频次来排序。科学界对这种忽略传统质量评估方式的新方法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者仍需保持对文献质量的最终判断权。
Meta公司FAIR实验室与UCLA合作开发了名为HoneyBee的超大规模视觉推理数据集,包含250万训练样本。研究揭示了构建高质量AI视觉推理训练数据的系统方法,发现数据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最佳数据源比最差数据源性能提升11.4%。关键创新包括"图片说明书"技术和文字-图片混合训练法,分别提升3.3%和7.5%准确率。HoneyBee训练的AI在多项测试中显著超越同规模模型,同时降低73%推理成本。
Meta发布第三代SAM(分割一切模型)系列AI模型,专注于视觉智能而非语言处理。该模型擅长物体检测,能够精确识别图像和视频中的特定对象。SAM 3在海量图像视频数据集上训练,可通过点击或文本描述准确标识目标物体。Meta将其应用于Instagram编辑工具和Facebook市场功能改进。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SAM 3与保护组织合作分析超万台摄像头捕获的动物视频,成功识别百余种物种,为生态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上海AI实验室团队提出ViCO训练策略,让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能够根据图像语义复杂度智能分配计算资源。通过两阶段训练和视觉路由器,该方法在压缩50%视觉词汇的同时保持99.6%性能,推理速度提升近一倍,为AI效率优化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