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发布的《中国软件定义存储(SDS)及超融合存储(HCI)系统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1年第二季度》显示:
超融合存储系统在2021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实现49%的增长。全球范围内,HCI系统的增长都保持较好态势,2021年上半年达到11.2%的同比增长率。
随着IT基础环境和企业业务转型需求的改变,超融合架构由最初的以迅捷部署、简化管理和提升IT对业务的响应速度为主要目标的“老三层”(计算、网络、存储),向跨架构层、多云资源层和应用开发层的“新三层 ”超融合升级。
戴尔易安信VxRail正是实现“新三层”的现代化超融合平台,成功通过了「可信云云计算超融合解决方案认证」。
引入动态节点
VxRail“如虎添翼”
基于最新戴尔易安信PowerEdge服务器的戴尔易安信VxRail超融合基础架构系统,对比上一代硬件平台“加量不加价”,虚拟化场景下性能提升了72%!
新平台不仅提升算力及性能,还引入了Dynamic Nodes动态节点,进一步革新了客户使用VxRail的方式,让客户能更有效地使用现有资源。
该动态节点是一个纯计算的系统,旨在通过支持更多工作负载并扩展VxRail环境至外部存储选项,打破了过去VxRail必须绑定VMware vSAN的传统印象,实现了计算与存储的“解耦”。
值得注意的是,运行VMware Cloud Foundation的VxRail动态节点能连接戴尔易安信PowerStore、PowerMax和Unity XT外部存储,以支持额外的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
此外,新VxRail动态节点支持VMware HCI Mesh,允许用户灵活独立地扩展计算资源,未来扩展性一流,企业可根据自家业务发展需求进行迭代升级、按需扩展,从而实现了更灵活的资源管理以及更低的成本。
两大应用场景
灵活满足多种需求
根据Gartner的评测报告,以往用户利用传统方式构建虚拟化方案,存在部署耗时、扩容或升级复杂等诸多痛点,由此造成70%的预算消耗以及80%的停机时间。
而基于VxRail动态计算节点构建虚拟化,则能为用户带来诸多好处:
▍打破既有格局,带来超10倍速的自动化快速部署。
▍更大程度降低IT风险,通过自动升级和健全的生命周期管理,保证业务连续稳定。
▍包含数据保护软件和维护,满足IT和OT融合后的企业网络安全。
▍提供端到端的整体服务,构建跨边缘-核心-多云持续现代化应用交付平台,降低43%的服务成本。
目前,VxRail动态计算节点分为两大应用场景:
1、基于已有的vSAN资源,扩充计算资源
该场景特别适用于以下用户:
●已经部署VxRail或基于服务器构建的vSAN集群
●vSAN集群作为共享存储被计算集群使用
●非常适合希望采用HCI但服务器处于保修期内的用户
●需要扩充计算资源而不想再投资更多vSAN存储资源
2、将存储阵列作为主存储
连接到戴尔易安信存储阵列,VxRail动态计算节点可以连接到戴尔易安信存储阵列,按照客户既有的使用习惯按需选择适合的存储资源,不需要vSAN许可,可满足用户多种需求。
这种方式的好处显而易见:
首先,以VMware最佳HCI平台结合戴尔存储阵列在数据管理、性能、稳定性和空间利用等方面的优势,实现独特的竞争优势。
其次,它利用既有存储阵列构建现代化私有云、混合云,不改变IT架构,可让客户享受HCI在快速部署、集中运维、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统一服务的优势。
IDC预测,市场对超融合系统解决方案的需求依然强劲,超融合市场规模将在未来5年保持近15%的年复合增长率,2024年将达到近21.4亿美元。
引入动态计算节点的戴尔易安信VxRail HCI系统“如虎添翼”,为客户提供全包式IT体验,并通过自动化、经过预先验证的全堆栈生命周期管理,确保群集始终处于始终得到验证的状态,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支持。
戴尔易安信VxRail采用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优化工作负载,可靠性强,还有高计算力、高稳定性和高效敏捷性,不仅帮助VxRail轻松满足既定工作负载,也在云领域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卢森堡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RLDP框架首次将强化学习应用于差分隐私优化,创造性地解决了AI训练中隐私保护与模型效果的矛盾。该方法如同智能教练,能动态调整隐私保护策略,在四种语言模型上实现平均5.6%的性能提升和71%的训练时间缩短,同时增强了抗隐私攻击能力,为敏感数据的AI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这项由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完成的研究,首次从数据压缩理论角度揭示了大型语言模型存在"弹性"现象——即使经过精心安全对齐,模型仍倾向于保持预训练时的行为分布。
腾讯混元团队联合北京大学提出MixGRPO技术,通过混合ODE-SDE采样策略和滑动窗口机制,将AI图像生成训练效率提升50%-71%,同时在多项人类偏好评估指标上超越现有方法。该技术采用"从难到易"的渐进优化策略,专注于图像生成早期阶段的重点优化,并引入高阶求解器进一步加速训练过程,为AI图像生成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更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