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分布式云原生首次在太空验证,提升“天算星座”复杂任务能力

12月10日,搭载“天算星座”计算平台的试验卫星在轨稳定运行,华为云“云边一体”方案首次在太空验证。

12月10日,搭载“天算星座”计算平台的试验卫星在轨稳定运行,华为云“云边一体”方案首次在太空验证。

 

华为云分布式云原生首次在太空验证,提升“天算星座”复杂任务能力

天算星座计划

 

“天算星座”计划,由北京邮电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天仪研究院共同发起,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探索为目标,通过对卫星智能化、服务化、开放化设计,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空天计算在轨试验开放开源平台,为推动我国6G网络、卫星互联网等技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华为云作为首批合作共建单位,将边缘计算与卫星计算平台融合,使得卫星在太空中可同时调用边缘和中心云的资源并具备AI能力和多任务处理能力。测试数据表明,通过卫星与地面站协同推理,计算精度提升了50%以上,卫星回传数据量可减少90%,卫星将进入云原生时代。

 

“天算星座”首席科学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王尚广介绍:华为云主导并开源的云原生边缘计算平台KubeEdge及其边缘AI子项目Sedna为天算星座提供统一的资源、应用管理、分布式应用协同能力和在轨AI推理能力。结合北邮开发的卫星网络系统、基础通信组件,可为空天实验提供按需使用的计算能力,有效降低空天计算实验门槛。

 

华为云“云边一体”方案在太空成功验证后,方案将批量部署在“天算星座”一期的6颗卫星中,在太空中形成协同计算网络,未来有望更好地服务于应急通讯、生态监测、防灾减灾、城市建设等。

 

以卫星在洪水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为例,过去需先在地面将“拍摄灾区图像”的指令传输给卫星,卫星将拍摄的影像回传,再统一进行云检测与水域提取。有了云原生边缘计算后,可以通过在轨AI推理将被云雪覆盖超50%的低质量图像数据丢弃,减少传输压力,有效图片回传后在算力资源丰富的中心节点使用华为云高精度AI模型进行运算,进一步缩短影像预处理、水域提取、监测报告生成的时间,从通常的1天缩短到1小时,显著提升应急响应时间。此外,卫星边缘任务可按需更新,通过在轨AI推理,比较暴雨前后图片,发现山体坍塌风险,提前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并进行预警。

 

华为云CTO张宇昕表示:“华为云始终积极投身云原生开源社区建设,支持科研领域的前沿创新。‘天算星座’计算平台是业界首次在太空验证云原生云边一体,它也意味着云原生广阔的适用性。”

 

今年4月,华为云正式开源云原生多云容器编排项目Karmada,将云原生开源进一步扩展至分布式云领域。9月,华为云发布了业界首个分布式云原生产品UCS,通过将部署于不同区域的云原生能力有机协同起来,让算力、数据、流量围绕业务有机协同,让业务自由流动,真正释放无处不在云原生的价值。

 

随着云原生技术更为广泛的应用,各行各业已深刻认识到云原生是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在此趋势下,华为云率先提出云原生2.0,鼓励企业云化从“ON CLOUD”走向“IN CLOUD”,从以资源为中心转为以应用为中心,让业务生于云、长于云。云原生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技术变革,更引发架构方案、生产方式、思维模式、商业模式等一系列的变化。本着深耕数字化,一切皆服务的理念,华为云将各行业高质量高效率的云原生实践经验归纳为云原生2.0十大新范式,希望为政企数字化转型提供最优解。在产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共建智能世界云底座。

来源:至顶网云计算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1

12/10

10:54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
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