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中国电子云自主研发的首款分布式存储产品CeaStor仓海存储系统在京发布。
在国家政策与行业需求双重因素的影响下,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成效愈发明显,随之,数据量正呈现爆发式增长,IDC在《DataAge2025》的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全球数据将急速增长到175ZB,数据爆发式增长将带动存储市场快速发展。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将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技术创新列在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云计算专项的首要位置。
中国系统高级副总裁、CTO朱国平
中国系统高级副总裁、CTO朱国平表示,中国电子云作为中国电子打造、原生于PKS体系的新一代的基础设施,在中国电子“坚底强链”战略下,向下不断夯实IaaS,向上丰富PaaS产品。其中存储作为云计算最重要的服务之一,中国电子云正式发布首款自研分布式存储产品CeaStor以及CeaStor10000系列产品。
安全、先进、绿色,打造面向未来的存储产品
据朱国平介绍,中国电子云CeaStor存储产品是面向新数据时代,基于“安全、先进、绿色”设计理念,可满足传统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种业务场景的海量文件、大容量、高性能、高扩展等需求的分布式存储。
在安全能力上,CeaStor具备PKS原生安全、云原生安全和合规安全,具有安全为先、一数多用等特点,同时,CeaStor存储支持多副本和纠删码,异地容灾等多种冗余保护措施,为用户提供多层级的数据保护和容灾功能,进一步实现了用户数据存储的极致可靠。
在先进能力上,CeaStor采用了面向未来的磐石架构,全用户态协议栈,无限压低时延;并支持端到端NVME协议,通过RDMA智能加速充分发挥硬件能力;在规模上支持用户在线扩展,单集群规模可高达10000+个节点,满足客户业务不断变化的需求,其中,单节点随机读写性能可高达50万IOPS,且随节点数线性增长。此外,CeaStor生于云,服务于云,是真正的云原生存储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声明式存储资源供给服务,并利用云原生技术,实现实现高度自动化运维以及存储的“敏捷开发、敏捷发布”。并通过软件定义SSD,实现延长磁盘寿命,提高磁盘读写能力,并降低关键业务读写时延。
在绿色能力上,CeaStor将块、对象、文件等存储协议打通,实现一池多用,并采用动态EC提高了磁盘得盘率,并将算子下沉,进一步降低网络负载,简化上层应用,提升了计算速度。更为关键的是,CeaStor支持QLC作为存储介质,利用软件优化弥补了QLC介质的缺陷,让用户在拥有的高性能的同时,还实现了最优的成本
最后,朱国平也在现场发布了CeaStor10000系列产品,而这也预示着,中国电子云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云上的云盘、对象、文件和大数据存储服务,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超融合产品和SDS产品(软件定义存储)。
打造研发铁军,加强研发创新体系建设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存放数据的存储产品至关重要。作为数据底座,存储产品的门槛高、投入大,从酝酿到成熟,极具挑战且需要不断坚持。
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电子云CeaStor离不开中国电子云一直以来在研发上进行的投入。发布会上,中国系统高级副总裁兼中国电子云执行总裁马劲表示,中国电子云目前在北京、武汉打造了研发中心总部,在南京、成都、杭州、深圳、合肥设立了特色研发中心,并将秉承IaaS产品自研,PaaS产品自研+合作,SaaS产品则通过中电蓝信+生态合作的方式一站式满足政企及行业客户的各项需求,为政府、央企国企、公共服务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客户提供更多服务。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