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WIC智能科技创新应用优秀案例”终评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采用全程线上的模式召开,浙江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天津市智能科技产业专家咨询委常务副主任龚克,以及来自多个智能领域共计9位院士专家出席。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周胜昔出席并致辞,世界智能大会组委会秘书处执行秘书长任丽伟主持会议。
会前,召开了优秀案例终评工作启动会,周胜昔代表世界智能大会组委会在致辞中表示,本届大会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是一大亮点,引起智能科技领域的强烈反响。该评选活动未来更会成为天津发展智能科技产业的成果发布平台、标杆展示平台、项目聚集平台、人才交流平台,成为天津发展智能科技产业和赋能核心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支撑。本届评选活动以“智能制造”为主题,不仅可有效展示5年来大会取得的成果成效,同时还会推动智能制造快速健康发展。
启动会后,各位评审专家通过线上听取入围企业案例汇报+质询评分的方式进行终评,最终评选出的获奖案例将在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隆重揭晓。
最后,终评会组长潘云鹤院士为本次评选活动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本届评选活动中参评项目的整体质量很高,展现出我国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的应用水平正不断提高。希望评选活动要坚持不懈地举办下去,打造成为世界智能大会的重要品牌,能够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智能创新技术应用产生重大影响。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YouTube开始推出肖像检测工具,帮助创作者识别和举报使用其面部特征的AI生成视频。该系统类似于版权检测机制,目前处于测试阶段,仅向部分创作者开放。用户需要提供政府身份证件照片和面部视频来验证身份。系统会标记疑似包含用户肖像的视频,但无法保证100%准确识别AI内容。YouTube将根据多项因素决定是否移除举报的视频。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让AI模型学习解决几何问题,能够显著提升其空间理解能力。他们构建了包含约30000个几何题目的Euclid30K数据集,使用强化学习方法训练多个AI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几何训练在四个空间智能测试基准上都带来显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达到49.6%准确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绩。这项研究揭示了基础几何知识对培养AI空间智能的重要价值。
谷歌宣布在AI Studio平台中引入"氛围编程"体验,让编程和非编程用户都能更轻松地开发应用程序。用户可通过简单提示生成可运行的应用,新功能包括应用画廊、模型选择器、安全变量存储等。平台还添加了模块化"超能力"功能和"手气不错"按钮来激发创意。完成的原型应用可一键部署到谷歌云运行平台。此次更新正值业界期待谷歌即将发布Gemini 3.0大语言模型。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Tool-Light框架,通过信息熵理论解决AI工具使用中的过度调用、调用不足和过度思考问题。该框架采用熵引导采样和两阶段自演化训练,让AI学会合理使用外部工具。在10个推理任务测试中,Tool-Light显著提升了AI的效率和准确性,为AI工具集成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