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由华为云与《清华金融评论》联合主办,清华五道口“数字中国”企业家课程项目提供学术支持的《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专题研讨会在线上举办,并在央视财经等平台直播。研讨会邀请到多位产、学、研权威专家,围绕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重点展开了深入探讨,同时发布《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白皮书。作为产业界代表,华为云深度参与了国内众多头部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历程,在本次研讨会期间和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趋势和挑战。
华为云将加大对金融行业的支持力度
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总裁张修征指出,“移动优先,丰富数字化渠道;云化转型,平台与流程再造;数据驱动,实现数字化经营;场景创新,探索新商业模式”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必将经历的主要阶段。同时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主要面临从战略到执行、成本投入、业务与科技的协同和员工数字化工具运用能力培养四方面的挑战。据张修征介绍,目前,华为云在全球范围内服务金融客户超过300家,中国六大行、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TOP5保险机构、7家TOP10证券机构都选择了华为云,共赴数字化转型之路。未来,华为云会更加坚定地加大对金融行业的支持力度,为金融机构提供安全可靠的数字底座、灵活高效的风控支撑,助力金融机构服务创新。

数字技术是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提到,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推进下,数字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也是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技术赋能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会带来效率的提升,提供了精准服务的技术条件,在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方面还有很大潜力,金融机构要加大数字技术科技投入。

金融机构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委员、副研究员,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金融评论》执行主编张伟提到,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金融机构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数字基因上的挑战、数据方面的挑战、技术本身更新迭代的挑战、制度上的挑战和经济上的挑战。他认为,金融机构要抢占数字化转型先机,关键在于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培育自身的数字基因。要以用户为中心,重构底层业务逻辑;以战略为先导,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以投入为驱动,夯实数字技术能力。金融机构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方针,通盘考虑,从重构底层逻辑、完善顶层设计和夯实技术能力等多方面入手,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时代,需要相应的监管框架和监管技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下,金融监管的使命是推动行业传统主体和新主体的平稳发展,是对微观风险和行业风险管理的再平衡,是维持金融系统的静态稳定和动态稳定。对于数字金融的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和新风险,需要相适应的监管框架和监管技术,助力监管和金融体系的良性循环。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已进入四期叠加阶段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认为,当前我国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了四期叠加阶段,处于信息化的末期,移动化的成熟期,开放化的成长期,以及智能化的探索期。当前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有七个重点方向:一是优化战略布局;二是创新组织架构;三是夯实数据基础;四是提升技术能力;五是改善业务场景;六是加强风险控制;七是巩固发展生态。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要认清数字化变革背后的逻辑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教授吕廷杰表示,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不能仅局限于数字科技,要进一步了解数字化变革背后的逻辑:一是数字化要以数据、算力、算法三大要素为支撑;二是一切的智能都基于数据处理后的相互连接;三是数字经济的核心是在虚拟生态的基础上,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建模、感知洞察,进而预测、优化这个世界。他认为,金融业应该认清数据驱动下的游戏规则,并完善自身在数据、算法、算力等方面的不足。

五维数字化布局,助力工商银行抓紧数字化时代新机遇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在演讲中提到,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银行业已走过以电子化、信息化为特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业务发展的数字化1.0阶段,进入了以智能化、开放化为特征,利用数字技术引领全面变革的数字化2.0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工商银行充分把握数字经济形态下商业银行的科学发展规律,提出了“数字生态、数字资产、数字技术、数字基建、数字基因”五维数字化布局。吕仲涛表示,工商银行将围绕五维数字化布局,抓紧数字化时代的新机遇,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改革创新的总抓手,推动建设数字工行,助力服务实体经济,不断提升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新动能。

夯实金融数字化基础能力,助力高质高效转型
华为中国区金融云总经理郭婷在演讲中表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最基础的两种能力,是围绕核心业务系统的基础架构与数据库升级,围绕数据分析系统的大数据与AI能力升级。在核心业务系统方面,华为云在服务金融客户时做到了选型安心、迁移放心、管理省心,不仅助力金融机构实现核心系统的升级,更能避免客户的后顾之忧。2019年华为首次发布了GaussDB AI-Native技术。在过去三年,华为云持续将AI技术融入数据库内核,实现数据库自动优化等功能,相比传统的人工优化的方式,性能能够提升30%,同时耗时也能够从天降到分钟级。

本次研讨会期间,《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正式发布。该白皮书主要对于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及内涵、转型现状、思路分析及案例解析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

金融有底,赋实有数。八位产、学、研权威专家的深入洞察与剖析,为中国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将助力金融行业守正创新,为服务实体经济贡献更多力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发布新的AI学术搜索工具Scholar Labs,旨在回答详细研究问题。该工具使用AI识别查询中的主要话题和关系,目前仅对部分登录用户开放。与传统学术搜索不同,Scholar Labs不依赖引用次数或期刊影响因子等传统指标来筛选研究质量,而是通过分析文档全文、发表位置、作者信息及引用频次来排序。科学界对这种忽略传统质量评估方式的新方法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者仍需保持对文献质量的最终判断权。
Meta公司FAIR实验室与UCLA合作开发了名为HoneyBee的超大规模视觉推理数据集,包含250万训练样本。研究揭示了构建高质量AI视觉推理训练数据的系统方法,发现数据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最佳数据源比最差数据源性能提升11.4%。关键创新包括"图片说明书"技术和文字-图片混合训练法,分别提升3.3%和7.5%准确率。HoneyBee训练的AI在多项测试中显著超越同规模模型,同时降低73%推理成本。
Meta发布第三代SAM(分割一切模型)系列AI模型,专注于视觉智能而非语言处理。该模型擅长物体检测,能够精确识别图像和视频中的特定对象。SAM 3在海量图像视频数据集上训练,可通过点击或文本描述准确标识目标物体。Meta将其应用于Instagram编辑工具和Facebook市场功能改进。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SAM 3与保护组织合作分析超万台摄像头捕获的动物视频,成功识别百余种物种,为生态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上海AI实验室团队提出ViCO训练策略,让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能够根据图像语义复杂度智能分配计算资源。通过两阶段训练和视觉路由器,该方法在压缩50%视觉词汇的同时保持99.6%性能,推理速度提升近一倍,为AI效率优化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