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5摄氏度高温下,某北方港口装箱码头,25台5G无人化集装箱卡车往来穿梭。码头岸桥上,主钩落下、收钩、夹紧,吊起十几吨重的集装箱运送至货轮上……无人化自动化作业一气呵成。
在几公里之外的控制室里,机械师正在操控着6台设备同时运转,从此告别了每日攀爬60米高塔的辛劳。在5G网络的加持下,传输速率实现质的飞跃,延迟显著降低,也让远程系统精准控制成为了可能。
如果你还在问:为何要实现高效互联互通?为何要拓展边界?那么,类似这样赋能千行百业的创新应用场景,就是最好的诠释了。
构建无处不在的云
近年来,企业全球化浪潮不断演进,诸多领域的企业已经完成了“走出去”的第一步,正处于快速拓展阶段。但随着业务发展至海外各个区域,在网络互联互通方面则开始遇到种种难题。
其中最具挑战的问题之一就是高质量的网络连接。以制造业为例,迫切需要网络连接上下游供应商,以保障生产效率,同时智能化工厂对网络延迟、计算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自建数据中心的话,还将面临工期长、成本高、缺乏运营商支持(专有网络)及合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当前最为快捷的方式就是与云服务商展开合作,以实现云网协同,扩展业务边界。
那么,企业亟需的高效率网络、边缘端计算支持及快速部署又将如何实现呢?
不久前,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推出Amazon Cloud WAN的托管服务,能够连接本地数据中心、托管设施、分支机构和亚马逊云区域,以简化全球网络的运营。
众所周知,作为云计算领域的领导者,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设施覆盖全球245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让用户在各个地理区域轻松构建起自己的网络平台,带来更高的稳定性和更低的延迟。
于亚马逊遍布全球的网络布局,Amazon Cloud WAN帮助客户更容易地建立一个统一全球网络,无缝连接云端应用和本地业务。此类服务可以跨越集中式及边缘端计算,实现更高质量的网络、计算连接,也更加适合企业全球化发展,如智能制造、网络游戏、金融科技、互联网电商等领域的海外区域拓展。
互联网承载了丰富的内容,包括游戏、视频、社交、电商等等。亚马逊云科技也能提供无所不在的内容分发网络,通过具有自动化网络映射和智能路由的超过 410 多个全球分散入网点(PoP)提供数据,从而减少延迟,让用户快速获取内容。
Amazon CloudFront是客户常用的快速内容分发网络 (CDN) 服务,可以在开发人员友好环境中,以低延迟和高传输速度向全球用户安全地分发数据、视频、应用程序和API,缩短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同时,CloudFront 支持serveless边缘计算并拓展了CDN自动化运维解决方案Amazon CloudFront Extensions。该方案在CloudFront的基础上,让运维人员快速地部署CDN迁移、监控、版本管理及扩展存储库等功能。
基于此,亚马逊云科技无处不在的计算,正在帮助用户将业务延伸至全球市场。
Outposts,让计算不再水远山长
依托于Amazon Cloud Wan的全局网络管理能力,结合Amazon Outposts混合云解决方案,可以将用户业务快速部署至业务所需的地方,将创新触达到每一个角落。
Amazon Outposts可为几乎任何本地或边缘站点提供亚马逊云科技基础设施和服务,实现真正一致的混合云体验。Outposts解决方案支持用户在本地扩展和运行原生Amazon服务,并提供多种外形规格,从1U和2U Outposts服务器到42U Outposts机架,以及多机架集群部署。
我们先来看看用户所面临的挑战,以企业全球化业务为例,如果某一国家或地区网络环境比较差,那将影响到企业业务的数据传输与处理,此时在该地区部署一台Outposts物理服务器,以边缘站点形式提供加速,瞬间变身“本地”服务器,业务支撑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同理,如果是企业级应用,也可以通过Amazon Outposts服务以边缘计算方式为某一地区提供加速,在保证数据本地合规的同时,为企业全球化业务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还可享受云端统一管理。
亚马逊云科技无处不在的计算规划中,Amazon Outposts以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提供了边缘端计算能力的增强。
连接,让创新触达每一个角落
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当地网络运营商出于运维及成本考虑,并未对这些地区提供高效率的网络覆盖,仅仅做到了初步的“能用”阶段。此时如果有区域业务对网络提出更高的要求时,应该怎么办呢?
求助于运营商?是否可行暂且不提,单就项目实施可能会持续一年半载,业务上线则将变得遥遥无期了。
此时,救世主Amazon Private 5G闪亮登场!这是亚马逊云科技推出的一项新服务,可以让用户在短短几天之内设计和部署自己的专用移动网络,易于安装、操作和扩缩。
我们试想一个场景,一座高度智能化的制造工厂在郊区拔地而起。智能工厂内有上万个传感器、移动办公等设备需要通过无线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
如此海量设备连接至5G无线网络,势必会给当地本就资源紧张的网络环境带来“灾难”,Amazon Private 5G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些痛点。Amazon Private 5G以专属网络形式为智能工厂提供全方位无线连接服务,并满足可预测的吞吐量水平和超低延迟,可以实现室内和室外的远距离覆盖以及细粒度的访问控制。
与此同时,Amazon Private 5G除提供了基于5G技术的高质量网络传输之外,还可实现业务数据传输、智能管控等AIoT云网协同,赋予用户云端业务能力。
Amazon Private 5G到底有多简单呢?用户只需提出建设网络的位置和容量等需求,亚马逊云科技将提供所有必需的硬件、软件和SIM卡。一旦设备通电,5G专网就会非常轻松地自动配置和建立一个移动网络。用户需要做的仅仅是将SIM插入UE(终端设备),然后一切就都联网了。
Amazon Private 5G以专属无线网络形式帮助企业构建无处不在的计算和连接,让智能工厂的管理部署,简单地就像换一个手机。
无边界云,让万物互联成为可能
北京、上海、重庆等超大城市都有2000万以上的常住人口,在这些人口稠密区域对于企业业务的支撑尤为重要。例如疫情期间,大量的上班族与学生在工作时段同时启用网络会议软件,所带来的业务压力不亚于春运时抢火车票。所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业务过度集中于某几个特定区域,让传统服务方式捉襟见肘。此时,亟需能够支撑起海量业务的专属服务。
目前,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Local Zone服务就能够解决此类问题,它是面向对网络延迟有严格要求的用户,将特定的亚马逊云服务部署在非常靠近用户的、特定的地理区域。目前已经在全球几十个城市启动Amazon Local Zones,包括波士顿、迈阿密、休斯顿 、阿姆斯特丹、奥克兰、曼谷、布宜诺斯艾利斯等等。它们支持实时游戏、混合迁移以及媒体和娱乐内容创建等需要,并为特定地理区域的最终用户提供低至几毫秒延迟的网络响应。
可以说,为了实现连接,亚马逊云科技做了很多“疯狂”的事情,并在互联互通方面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先河。这其中也包括:太空!
宇航员是怎么上网的呢?当然是卫星通信!但一直以来,卫星通信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延迟高、传输不稳定、容易受到干扰等。这也就给飞在天上的宇航员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因为他们的工作是在空间站上处理很多业务,包括数据采集、各种微重力实验等,并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果传输回地面处理则将消耗更多时间。
为此,亚马逊云科技又出手了。
亚马逊云科技联合Axiom Space团队成功与国际空间站上的Snowcone进行远程通信,并通过边缘计算实现了高效数据处理。这也是亚马逊云科技史上首次远程操作国际空间站上的通用边缘处理和存储设备。
亚马逊云科技的目标在于:突破先前设定的限制,并在最需要的时间和地点提供云计算功能。硬件设备主要是Amazon Snow系列,能够在没有连接的环境中部署和运行Amazon构建的应用程序。Snow系列中最小、最轻的Amazon Snowcone SSD非常适合空间站,因为它的重量不到5磅,比标准尺寸的纸巾盒还小。事实证明,该设备足够耐用,并在与任何地面设施断开连接的时候,也能为国际空间站上提供亚马逊云科技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
Axiom宇航员每天花费14小时进行超过25次研究调查和技术演示。在微重力环境下,为癌症肿瘤类器官研究建模等实验,会产生大量图像和数据,宇航员必须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并筛选机载实验的照片以获取敏感信息。研究活动每天可以产生TB级的数据。
Snowcone部署至空间站后,团队能够与该设备进行远程通信,并应用基于机器学习 (ML) 的复杂对象识别模型来分析照片,在不到三秒的时间内输出结果。该团队证明,它可以无限期地重复这一过程,并有助于将ML技术用于未来空间站的许多应用中。无论是否可以正常连接,均已实现无处不在的计算。
可以看到,亚马逊云科技不断创新网络服务,借助领先的全球骨干网及各种先进技术实现全球化的无缝连接,每一个接入点都不会受到地域和用户的限制,还可提供统一的管控方式。
此外,其他的物联网设备也可通过各种方式连接到云服务中心,解放用户对于网络的羁绊,并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业务本身及后台数据库上。
从全球网络、中心城市、5G基站、用户数据中心、智能设备再到边缘端乃至太空轨道上,亚马逊云科技构建起了真正的无边界云,让算力与网络连接无处不在。并在向用户不断昭示着:在新技术的加持下,面对来自网络及业务需求的挑战将不再痛苦,未来任何地区均可以实现高效率的互联互通。
10月13日,科技领域的盛筵: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即将开幕,届时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新服务与大家分享,10月13日我们线上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串流技术正打破传统游戏边界,让"即点即玩"的畅快体验触手可及,不仅重塑了玩家的游戏方式,更将引领整个产业迈向云端加速迈进。
高通宣布收购越南 AI 研究公司 VinAI 的生成式 AI 部门,金额未披露。这标志着高通持续扩张 AI 工具领域。VinAI 由前 DeepMind 研究科学家 Hung Bui 创立,开发多种生成式 AI 技术。此次收购将增强高通在 AI 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有望为多个行业和消费者带来创新。
GameForge AI 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游戏开发平台,可帮助用户轻松创建自己的游戏世界。本文介绍了 GameForge AI 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创建角色、场景和任务等。虽然 AI 生成速度较慢,但平台对游戏设计师、桌游爱好者和学生等用户都很有吸引力。与其他 AI 创作工具相比,GameForge AI 更注重构建复杂的叙事驱动型世界。
Anthropic 推出面向高等教育的 Claude for Education 计划,与 OpenAI 的 ChatGPT Edu 计划形成竞争。该计划为学生、教职员工提供 AI 聊天机器人 Claude 的访问权限,并增加了一些新功能。新功能包括"学习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Anthropic 已与多所大学达成合作,希望通过这一计划扩大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