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3)将于7月6日-8日在上海举行,今年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将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交叉融合(BTIT)为探索方向,计划于大会首日7月6日下午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开启“脑机智能与数字生命”主题论坛。
本次论坛由中科院上海分院为指导单位,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脑机接口与交互分会、上海市未来产业脑机接口专委会、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
在脑机接口“商业着陆”渐行渐近的趋势下,科幻片中的“未来科技”正在走向现实,大众的目光越来越聚焦在脑机接口的核心技术与突破上。
在去年的WAIC现场,脑虎科技首次对外公开发布了首款集成式颅顶半植入医用级BCI产品。今年的主题论坛上,脑虎科技将面向科研市场发布智能化、共享化、可长期在体的电生理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多型号柔性电极、自动化科研手术机器人以及高通量神经信号采集分析系统,旨在帮助科研人员更精准、更高效、更便捷地开展临床科研实验。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脑虎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陶虎,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BTIT)研究,他创新地将蚕丝从传统纺织材料转化为新型医用和信息功能材料,围绕脑机接口、生物存储、智能传感器和植入式医疗器械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跨界,是最好的交叉融合。”陶虎说,“我们和临床医生合作,由他们提需求,我们用工程学的办法帮他们实现;和生物学领域的科学家合作,例如在脑机接口里我们需要用到生物蛋白,他们帮我们研发所需的基因重组蛋白。这样的交叉合作,互相的贡献非常清楚,合作也非常愉快。”
在陶虎看来,脑虎科技目前是在正确的轨道上稳定发展。希望通过学术上的积累、商业上的探索,把经验复制下来,应用到BTIT这个未来最有潜力的颠覆性领域之中。
脑虎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彭雷表示,“在科学上,在商业上,在给人类创造价值事情上,我们做着非常困难且充满挑战的事业,星河浩瀚,我们一路向前。”
扫描二维码,抢先报名参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 本周为 ChatGPT 添加了 AI 图像生成功能,用户可直接在对话中创建图像。由于使用量激增,CEO Sam Altman 表示公司的 GPU "正在融化",不得不临时限制使用频率。新功能支持工作相关图像创建,如信息图表等,但在图像编辑精确度等方面仍存在限制。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用户正在使用该功能创作吉卜力动画风格的图像。
Synopsys 近期推出了一系列基于 AMD 最新芯片的硬件辅助验证和虚拟原型设计工具,包括 HAPS-200 原型系统和 ZeBu-200 仿真系统,以及面向 Arm 硬件的 Virtualizer 原生执行套件。这些创新工具显著提升了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的效率,有助于加快产品上市速度,满足当前 AI 时代下快速迭代的需求。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企业客户关系管理 (CRM) 的方方面面。从销售自动化、营销内容生成到客服智能化,AI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还带来了全新的服务模式。特别是自主代理AI (Agentic AI) 的出现,有望在多渠道无缝接管客户服务职能,开创CRM发展新纪元。
数据孤岛长期困扰着组织,影响着人工智能的可靠性。它们导致信息分散、模型训练不完整、洞察力不一致。解决方案包括实施强大的数据治理、促进跨部门协作、采用现代数据集成技术等。克服数据孤岛对于充分发挥AI潜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