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中国汽车云市场(2024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中国汽车厂商正积极拥抱公有云,在汽车云基础设施市场中,公有云市场规模29.94亿元,其中阿里云市场份额提升至35.7%,连续四年稳居汽车云基础设施(公有云)市场份额第一。
当前,汽车云依然具备强劲的增长潜能,2024年下半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规模达到42.99亿,同比增速36%。其中,公有云模式已经成为众多汽车厂商的共同选择,同比增长46%,规模达29.94亿人民币,市场增速最快。智能化进程加速,使得私有云的建设难以满足客户快速创新发展的需求,公有云的发展被持续看好,预计到 2029 年,公有云基础设施在整体基础设施市场中的占比将达到 77%。
在汽车云市场中,阿里云连续4年实现增速和份额的“双增长”。
在车企研发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的过程中,AI云基础设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阿里云已为广汽、比亚迪、吉利、小鹏、地平线、卓驭科技等主机厂和方案商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从AI云基础设施再到MaaS服务,阿里云提供了完整的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支撑。
以地平线为例,依托阿里云万卡智算集群,地平线正在训练端到端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模型。通过对异常节点的及时排查和对每个训练任务的精细管理,智算集群的整体故障恢复时间大幅降低,推动端到端模型的训练效率加速提升。
在上海车展上,卓驭科技也表示正在基于阿里云打造端到端大模型。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支持多种异构GPU资源池,并通过企业级调度策略,帮助卓驭科技将集群资源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此外,PAI的分钟级自动自愈能力和秒级训练进度保存机制,也确保了训练任务的高稳定性。
在智能座舱方面,上汽集团智己汽车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的车载 IM AIOS,深度融合了阿里先进 AI 技术及丰富的生态资源,将阿里生态服务以 AI Agent 形式落地,打破了传统座舱依赖触屏交互的模式,开创“No Touch & No App”的人车交互新方式,可通过自然语言交互与AI Agent 集群协作,实现所说即所得。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云与中国一汽在多个领域进行大模型应用的积极探索。在办公领域,中国一汽基于阿里云百炼大模型服务平台,结合大量高质量数据资产,利用Qwen-Plus、QwQ-32B等大模型能力,构建了“多领域意图识别、多智能体协同、全域知识深度检索,大模型推理生成”的企业多智能体协同框架,打造了中国一汽企业AI智能助手——“红旗云妹”,重塑了员工日常办公、业务单元流转和企业经营决策模式。在汽车营销领域,中国一汽采用大小模型结合,赋能营销全环节智能化,构建了从线索筛选、线索运营、智能客服、到店接待、试乘试驾的全链路AI能力,打造行业AI应用创新典范。
阿里云智能集团公共云事业部副总裁,AI汽车行业总经理李强表示:“AI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结合逐渐成为行业共识,AI的未来不仅属于技术的突破,更属于开放、协作与共享的生态。阿里云将坚定投入,打造全栈领先的技术,持续开源开放,加速汽车产业进入AI汽车新世界。”
目前,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汽车企业均与阿里云展开了深度合作,中国一汽、长安、上汽、广汽、比亚迪、吉利、小鹏、理想、蔚来、极氪、零跑、梅赛德斯-奔驰等主机厂,以及博世、地平线、卓驭科技等方案商都跑在阿里云上,“云+AI”正成为推动行业进一步创新升级的关键。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WorldMem框架,首次让AI拥有真正的长期记忆能力,解决了虚拟世界模拟中的一致性问题。该系统通过记忆银行存储历史场景,并使用智能检索机制,让AI能准确重现之前的场景和事件,即使间隔很长时间。实验显示在Minecraft和真实场景中都表现出色,为游戏、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带来广阔应用前景。
AWS通过升级SageMaker机器学习平台来扩展市场地位,新增观测能力、连接式编码环境和GPU集群性能管理功能。面对谷歌和微软的激烈竞争,AWS专注于为企业提供AI基础设施支撑。SageMaker新功能包括深入洞察模型性能下降原因、为开发者提供更多计算资源控制权,以及支持本地IDE连接部署。这些更新主要源于客户需求,旨在解决AI模型开发中的实际问题。
MTS AI研究团队提出RewardRanker系统,通过重排序模型和迭代自训练显著提升AI代码生成质量。该方法让13.4B参数模型超越33B大模型,在多种编程语言上表现优异,甚至在C++上超越GPT-4。通过引入困难负样本和PPO优化,系统能从多个代码候选中选出最优方案,为AI编程助手的实用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