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拥有超过 2,800 个数据中心 – 是全球最多的国家。然而,对新设施的需求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要满足市场需求,就必须以最快速度完成数据中心的设计、建造并使其投入运营。
与此同时,建造数据中心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精心策划与协调。传统的建造方式常常受到突发恶劣天气、返工以及不可预见成本的影响,这与追求速度并不相符。因此,开发商们正挑战传统的数据中心设计与建造方法,许多人发现预制技术正是解决之道。
为什么选择预制?
预制(或称预浇工)混凝土是在受控环境中制造,并被运送到工地,从而通过提高成本与进度的确定性以及加强供应链控制,降低整体项目风险。
从设计灵活性到快速交付,预制混凝土完全符合数据中心设计与建设的独特要求。以下是其五大优势:
1. 早期协调与高效设计
预制制造商采用面向制造、物流和装配设计( DfMLA )的方法。DfMLA 将业主、建筑师、工程师和承包商等各方提前聚集在一起,共同协作并优化设计,以便于制造和装配。这样不仅使团队对项目愿景达成一致,还能节省时间和成本。
除了提高预算可控性外,DfMLA 可将建设周期缩短高达 40%,令数据中心比传统建造方式更早投入运营。提前实现运营帮助开发商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盈利能力并把握成长机会。
2. 设计灵活性
与某些人的误解相反,预制混凝土提供了高度的设计灵活性,使开发商能够定制组件,从而在保证运营效率的同时实现未来扩展,且几乎不引发施工干扰。
预制结构系统可容纳安装服务器、冷却系统及其他关键设备所需的大跨度开放空间。设计中会将保温、通风和机械开孔等功能性元素融入其中。例如,在结构系统中集成机械平台能加快施工进程;嵌入式金属框架则使管道和设备的安装更为简便,便于挂装和布线;采用带有可移动格栅的平台不仅便于维护,还减少了屋顶穿孔,从而提升防雨防风性能,并优化系统长期运作。
这些灵活的设计选项,再加上平台安装与冷却机组的同步协调,可使施工周期缩短数月。
3. 耐用性与抗极端事件能力
预制混凝土具有极高的耐久性,能够有效抵抗恶劣天气、意外事件、火灾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物理破坏。同时,其结构稳固,难以遭到破坏,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设备与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由于预制混凝土具有低维护性和长使用寿命,它能降低因维护及修理而产生的总体拥有成本。
4. 可持续性
预制混凝土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充分融入了可持续建筑实践。离工厂制造的方式减少了工地施工时的干扰,同时降低了噪音、粉尘和废物量。
借助低碳混凝土配方和环境控制下的生产设施,预制技术使开发商能够主动减少 Scope 3 排放。此外,采用离线生产方式还为全部预制混凝土产品制造过程中使用完全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可能性。
5. 降低风险
从劳动力短缺、不可预测的天气到材料不一致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工期延误和预算超支。
在工厂预制构件可以降低施工现场对专业劳动力的依赖,从而减少事故风险,并为在劳动力紧缺时寻求熟练工人提供解决方案。
这些预制建筑构件均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降低了缺陷或偏差的可能性。构件送达现场后即可直接安装,缩短了建设周期,同时减少了因恶劣天气或劳动力问题造成的延误。此外,在受控的制造过程中,材料浪费和错误也大幅减少,从而带来更高的成本确定性,避免因材料短缺或设计变更等不可预见问题而引起的预算超支。
全新的数据中心建设标准
预制技术为数据中心建设设定了全新标准,它不仅加快了施工进程,实现了精准制造,还融入了环保可持续的实践。
在这个节奏快速的市场中,数据中心开发商需要速度、效率与价值。预制混凝土正是提供了这些优势,确保数据中心能够更快建成、更高效运营,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周一AWS美东数据中心DNS故障导致数百万用户和上千家企业断网,Reddit、Snapchat、银行和游戏平台均受影响。专家认为这凸显了冗余备份的重要性,CIO需要根据业务关键性进行风险评估,优先保护核心系统。单一供应商策略仍可行,但需通过多区域部署分散风险,建立故障转移计划。金融、医疗等高风险行业需更高冗余级别。
上海AI实验室等机构联合提出FrameThinker框架,革命性地改变了AI处理长视频的方式。该系统采用"侦探式"多轮推理,先快速扫描全视频获得概览,再有针对性地深入分析关键片段。通过两阶段训练和认知一致性验证,FrameThinker在多个视频理解基准测试中准确率平均提升10.4%,计算效率提高20倍以上,为AI视频理解领域带来突破性进展。
英国政府发布新的反勒索软件指导文件,旨在解决供应链安全薄弱环节。该指南与新加坡当局联合制定,帮助组织识别供应链问题并采取实际措施检查供应商安全性。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过去一年处理了204起"国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指南强调选择安全可靠的供应商、加强合同网络安全条款、进行独立审计等措施,以提升供应链韧性和防范网络攻击。
复旦大学团队创建MedQ-Bench基准,首次系统评估AI模型医学影像质量评估能力。研究覆盖五大成像模式,设计感知-推理双层评估体系,意外发现医学专用AI表现不如通用AI。结果显示最佳AI模型准确率仅68.97%,远低于人类专家82.50%,揭示了AI在医学影像质控应用中的现实挑战和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