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8000亿美元数据中心建设热潮面临可持续发展挑战

亚太地区数据中心建设正经历爆炸式增长,预计支出将超过8000亿美元,五年内基础设施翻倍,到2030年可能占全球数据中心容量的40%。然而快速扩张面临可持续发展政策的严峻挑战。亚太数据中心协会发布白皮书,提出能源可持续性、效率标准和创新合作三大解决方案,但该地区煤炭占能源供应49%,可再生能源仅12%,实现净零目标仍需各国根据自身条件探索不同路径。

亚太地区正在经历一场数据中心建设热潮,其发展速度与北美地区的爆炸式增长相呼应,预计这种扩张将持续到下一个十年。穆迪预测,到2030年,亚太地区的数据中心容量将激增,推动支出超过8000亿美元,在短短五年内将该地区的基础设施规模翻倍。这一惊人的增长轨迹可能使亚太地区占据全球数据中心容量的40%。

然而,这种快速扩张面临着一个关键挑战——可持续发展政策要求行业从根本上改变增长方式。

绿色数据中心扩张路线图

认识到爆炸性需求与环境责任之间的矛盾,亚太数据中心协会(APDCA)提出了解决方案。APDCA最近发布了一份白皮书《数据中心与能源可持续性:最佳实践和政策框架的区域视角》,为应对这一复杂局面提供了战略路线图。

白皮书的建议聚焦三个领域:

能源可持续发展政策

加速可再生能源的可用性。

建设强大灵活的电网基础设施。

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激励措施,鼓励采用可再生能源。

通过电力购买协议(PPA)扩大可再生能源的获取渠道。

能源效率标准

与利益相关者合作,确保能源效率标准反映实际的现实情况。

促进亚太地区市场数据中心能源效率指导原则的监管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能源创新伙伴关系

促进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加速研发和培训。

APDCA主席Jeremy Deutsch强调了这些建议的关键性:"平衡能源可持续性与数字基础设施激增的需求是亚太地区面临的决定性挑战之一。通过正确的政策框架,亚太地区政府可以确保数字化转型与净零排放目标携手推进。"

能源现状与可再生能源目标

亚太地区的净零排放目标面临重大障碍,特别是考虑到当前的能源结构。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煤炭占该地区总能源供应的49%,其次是石油占23%,天然气占13%,核能仅占3%。包括风能、太阳能、水力和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仅占约12%,其中生物质能是主要贡献者。

扩大这一比例将很困难,特别是考虑到IEA预测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将在2024年至2030年间翻倍。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Deutsch仍保持乐观,他引用智库Ember的一份报告,该报告预测到2030年,东南亚三分之一的数据中心可能由太阳能和风能供电。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鼓励数据中心采用可再生能源。

亚太地区与东盟: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挑战

亚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努力进展不均,子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就是这种差异的典型例子,该联盟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及其邻国。在东盟内部,马来西亚预计将经历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的最急剧增长,预测显示从2024年到2030年将增长七倍。

Ember亚洲能源分析师Shabrina Nadhila表示:"东盟国家正在成为世界下一个数据中心热点,目前管道中的总容量约为2.9 GW。"然而,她指出,为这些数据中心供电的电网仍然严重依赖化石燃料,这为旨在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的科技公司带来了重大挑战。

更广泛的亚太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主要经济体,面临更大的挑战。虽然中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在可再生能源项目方面取得进展,但它们同时也在扩大传统能源发电。例如:

中国和印度:两国建设新燃煤电厂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全球煤炭消费量近年来达到创纪录高位。

澳大利亚:尽管该国有雄心勃勃的从煤炭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计划,但为确保电网稳定性,已经缓解了这些努力。因此,澳大利亚现在更加依赖天然气作为能源来源。

澳大利亚能源市场运营商首席执行官Daniel Westerman表示:"随着燃煤发电站的退役,通过储能系统增强、天然气发电备份、并连接输配电的可再生能源,是在澳大利亚向净零经济转型过程中为家庭和企业供电的最低成本方式。"

脱碳之路

亚太地区面临的挑战是平衡其多样化的能源结构与来自人口、工业和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同时努力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因此,每个国家都必须根据其能源基础设施、政策和经济优先事项,走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这一现实促使一些专家倡导采取谨慎的方法。贝恩公司合伙人、负责东南亚能源与自然资源业务的Dominik Utama表示:"在亚太地区,近期内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可能并不现实。"尽管如此,Utama仍保持谨慎乐观,他解释说,随着政策、电网基础设施和跨境能源贸易的进步改善了可再生能源的获取渠道,可再生能源的采用在十年末期在特定市场可能变得更加可行。这些改进包括东北亚的海上风电开发、东盟电力互联以及澳大利亚输电和储能系统的投资。

推动这种乐观情绪的关键技术是储能系统。电池储能系统(BESS)预计将显著提高该地区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据Ember称,仅太阳能和风能就可以满足东盟数据中心高达30%的电力需求,如果与BESS结合,这一比例可能会显著上升。

Nadhila表示:"电池储能将在中长期内满足更多电力需求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脱碳没有灵丹妙药

虽然BESS等技术提供了希望,但专家警告不要期待简单的解决方案。麦肯锡高级合伙人Humayun Tai指出,实现脱碳需要平衡且经济实用的方法。成本竞争力、能源可负担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减排仍然是塑造亚太地区能源决策的关键优先事项。

Tai表示:"脱碳没有灵丹妙药;各国和地区将根据其当地经济条件、资源禀赋以及特定行业面临的现实,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

复杂的能源转型包括创建一个既经济又可靠的能源系统,同时对价格波动、停电和地缘政治不稳定具有韧性。与此同时,该系统必须扩张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Tai总结道:"脱碳之路仍然漫长。"

Q&A

Q1:亚太地区数据中心建设规模有多大?

A:穆迪预测,到2030年亚太地区数据中心容量将激增,推动支出超过8000亿美元,在短短五年内将该地区的基础设施规模翻倍,可能占据全球数据中心容量的40%。

Q2:亚太数据中心协会提出了哪些可持续发展建议?

A:APDCA在白皮书中提出三个重点领域的建议:能源可持续发展政策(加速可再生能源、建设灵活电网、实施政策激励);能源效率标准(确保标准反映实际情况、促进监管一致性);能源创新伙伴关系(促进公私合作、加速研发培训)。

Q3:亚太地区当前的能源结构如何?

A: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煤炭占亚太地区总能源供应的49%,石油占23%,天然气占13%,核能仅占3%,包括风能、太阳能、水力和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仅占约12%。

来源:DataCenterKnowledge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5

11/04

08:47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