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云、AI等新技术的兴起,全球经济数字化也进入了新的征程,企业的智能升级正当时。企业上云过程面临的诸多问题中,网络首当其冲,统计表明,43%的企业应用在上云过程遇到了网络问题。不论是云上原生VPC模型对企业级特性的缺失、云边协同对低时延高带宽的网络诉求、还是基础网络和云原生应用的难以适配,都让云网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2月19日,“2020中国云网络峰会”在北京举办,该会议联合业界云计算劲旅和行业云网络技术翘楚,立足“云管边端”协同发展,共同探讨云网络生态发展与繁荣。华为云网络产品总监苏征远发表主题为“华为云企业级云网络,助力企业化繁为简”的演讲,全面解读华为云在混合云网络、边云网络、云原生网络的技术积累与产品布局。
华为云网络产品总监苏征远解读华为云企业级云网络的战略布局
KYON解决方案:打破IDC与云的网络边界
KYON在今年7月凭借数项技术创新,斩获“2020可信云技术最佳实践奖”,该方案聚焦解决上云的复杂组网问题,打造极简高速的上云之路,助力企业极简规划、敏捷迁移、无缝融合。
极简规划:私网NAT网关,打造灵活组网
私网NAT网关服务,支持客户保留原有组网上云、无需重新规划,极大简化了IDC上云的网络规划和管理。
敏捷迁移:打破网络边界,实现二层网络体验
KYON打通大二层网络,支持企业携带私网IP直接上云,让业务敏捷迁移,大幅降低企业上云的复杂度和成本。同时支持虚拟机粒度迁移,让企业上云过程中无需迁移整个子网。
无缝融合:共享云上资源,统一负载均衡
企业大部分场景仍然是部分应用迁移至云上,部分业务留在数据中心。
华为云VPC Endpoint服务,使企业IDC的应用,通过专线/VPN,可访问公有云上的高阶服务,如数据库,AI等,减少了在本地部署的复杂度和维护成本。ELB 提供IP Target功能,可同时挂载云上和企业数据中心的虚拟机,实现了单点接入和统一负载,云上云下共同承接业务浪涌。
边缘网络:中心云VPC延展至边缘,提供云边一致体验
据IDC预测,到2023年,全球物联网终端数量将达352亿个,未来超过70%的数据将在边缘侧分析处理,这意味着云计算的边界将不断延伸。
边缘网络通过VPC云边一体化,在逻辑上将中心云VPC拉远至边缘侧,同时进行VPC多级加密和云边通道加密,构筑云边内网端到端的安全加密通路,支持AI、IoT以及数据处理等应用能力下沉边缘,提供云边一致的应用调度、分发、运维以及治理体验。
云原生网络:高性能无损耗容器网络,轻松应对海量并发
传统的I层网络架构,无论是管控面还是数据面都存在瓶颈,全流程网络打通的速度,无法匹配容器扩容速度。且ENI网口数量规模受节点规格的限制,单节点理论上可部署近千容器实例,也就需要近千网口,这与现有VPC网络的管控面和数据面规模有数量级差距。
第二代裸金属容器中,容器网络组件全部卸载至华为云擎天卡上,突破了传统架构的约束,最大ENI数量提升数十倍,单服务器可部署的容器数量也相应提升。同时,得益于擎天架构资源共池优势,裸金属容器还可以向虚拟机容器扩容,而在虚拟机容器上,容器网络Yangtse使用了Trunkport技术,支持容器POD粒度的独立安全组,在保障性能的前提下,单台服务器理论上可为千容器同时提供直通网络能力。
在云、5G、AI的万物互联智能时代,面对万亿级的联接、网络复杂度的飞速增长,华为云网络不断地升级与创新,持续为客户提供极简敏捷、云边一致、高性能无损耗的网络体验,将企业级云网络带给更多企业,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WorldMem框架,首次让AI拥有真正的长期记忆能力,解决了虚拟世界模拟中的一致性问题。该系统通过记忆银行存储历史场景,并使用智能检索机制,让AI能准确重现之前的场景和事件,即使间隔很长时间。实验显示在Minecraft和真实场景中都表现出色,为游戏、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带来广阔应用前景。
AWS通过升级SageMaker机器学习平台来扩展市场地位,新增观测能力、连接式编码环境和GPU集群性能管理功能。面对谷歌和微软的激烈竞争,AWS专注于为企业提供AI基础设施支撑。SageMaker新功能包括深入洞察模型性能下降原因、为开发者提供更多计算资源控制权,以及支持本地IDE连接部署。这些更新主要源于客户需求,旨在解决AI模型开发中的实际问题。
MTS AI研究团队提出RewardRanker系统,通过重排序模型和迭代自训练显著提升AI代码生成质量。该方法让13.4B参数模型超越33B大模型,在多种编程语言上表现优异,甚至在C++上超越GPT-4。通过引入困难负样本和PPO优化,系统能从多个代码候选中选出最优方案,为AI编程助手的实用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