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3)将于7月6日-8日在上海举行,今年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将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交叉融合(BTIT)为探索方向,计划于大会首日7月6日下午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开启“脑机智能与数字生命”主题论坛。
本次论坛由中科院上海分院为指导单位,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脑机接口与交互分会、上海市未来产业脑机接口专委会、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
在脑机接口“商业着陆”渐行渐近的趋势下,科幻片中的“未来科技”正在走向现实,大众的目光越来越聚焦在脑机接口的核心技术与突破上。
在去年的WAIC现场,脑虎科技首次对外公开发布了首款集成式颅顶半植入医用级BCI产品。今年的主题论坛上,脑虎科技将面向科研市场发布智能化、共享化、可长期在体的电生理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多型号柔性电极、自动化科研手术机器人以及高通量神经信号采集分析系统,旨在帮助科研人员更精准、更高效、更便捷地开展临床科研实验。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脑虎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陶虎,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BTIT)研究,他创新地将蚕丝从传统纺织材料转化为新型医用和信息功能材料,围绕脑机接口、生物存储、智能传感器和植入式医疗器械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跨界,是最好的交叉融合。”陶虎说,“我们和临床医生合作,由他们提需求,我们用工程学的办法帮他们实现;和生物学领域的科学家合作,例如在脑机接口里我们需要用到生物蛋白,他们帮我们研发所需的基因重组蛋白。这样的交叉合作,互相的贡献非常清楚,合作也非常愉快。”
在陶虎看来,脑虎科技目前是在正确的轨道上稳定发展。希望通过学术上的积累、商业上的探索,把经验复制下来,应用到BTIT这个未来最有潜力的颠覆性领域之中。
脑虎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彭雷表示,“在科学上,在商业上,在给人类创造价值事情上,我们做着非常困难且充满挑战的事业,星河浩瀚,我们一路向前。”
扫描二维码,抢先报名参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今日发布Gemini Enterprise,这是一个集成了先进AI模型、聊天机器人和智能代理的一体化企业平台。该平台提供统一聊天界面,可安全连接各种数据源,包括Google Workspace、Microsoft 365等企业应用。平台内置超过1500个AI代理,支持无代码构建工具,用户可创建自动化工作流程。标准版年费每席位每月30美元起。
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华为和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开发出革命性3D人体重建系统Snap-Snap,仅需正面和背面两张照片即可在190毫秒内生成完整3D人像。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方法对昂贵设备和复杂人体先验模型的依赖,通过智能几何推理和侧面增强算法实现高质量重建,为虚拟现实、游戏开发等领域的大众化应用奠定基础。
OpenAI推出的AI视频生成应用Sora在不到五天内下载量突破100万次,增长速度超过ChatGPT。该应用类似TikTok,提供无限垂直视频流,但所有视频均由AI生成。用户只需输入提示词即可创建10秒视频,还可通过Cameo功能制作个人视频。尽管目前仅在北美地区开放且需要邀请码使用,但已引发版权争议和娱乐行业反弹。
这项研究介绍了aiXiv——首个专为AI科学家设计的开放学术平台。该平台由多伦多大学等18个机构联合开发,支持AI独立完成论文提交、同行评审和发表全流程。通过多智能体架构和五阶段安全防护机制,平台实现了81%的评判准确率,并显著提升了AI生成研究的质量。这标志着科学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