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 AsiaPac Technology 经历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业务转型。三十多年前,它最初作为一家 IT 产品分销商起步,如今已演变为一家科技服务供应商,推动区域内的多云和数字化转型项目。
这一变革的重要推动者正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Andrew Cheng,他形容这一演变简直是一场“巨大变革”。回顾公司的创始历程,他表示: “我们最初是一家 IT 产品分销商。其中一个核心产品是笔记本电脑,我们曾经被视为一家公司专注于笔记本电脑的分销商,大约持续了 10 年。”
鉴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仅作为笔记本电脑分销商所面临的局限性,Cheng 带头推动了首次重大转型,即向企业 IT 领域的拓展。 “不过这不仅仅是增加几个品牌,而是一场根本性的转变。那时,我引进了 Sun Microsystems、Oracle 和 IBM 的企业产品。”他说。
真正的催化剂是 Sun Microsystems,该公司由 AsiaPac 在新加坡代理,这为公司提供了销售数据库和备份软件等企业级产品的机会。此后 10 到 15 年,这一专注企业领域的发展方向一直定义着 AsiaPac,期间公司不断锤炼技能,提供一系列商业科技服务。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下一次重大变革悄然到来。大约在 2009 年,当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进入新加坡市场时,众多既有 IT 服务供应商对成为其合作伙伴表现犹豫,但 Cheng 看到了发展 AsiaPac 云能力的机遇,那时云计算的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
AsiaPac 进军云领域获得了丰厚回报。公司早早拿下了建造新加坡卫生部 HealthHub 数字健康平台的标志性项目,为此培训了美国的工程师并构建了 AWS 能力。其云计算专业技能成为后续赢得政府整体招标项目的基石,并进一步确立了其在大规模、关键云部署项目中的声誉。
不久之后,前瞻性促使公司迎来了又一次转变。面对日益加剧的行业整合,Cheng 意识到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存在风险。“我不能只依赖 AWS,因此我转向了 Microsoft。这就是我们如何转型为一家多云服务提供商的故事。”他补充道,如今 AsiaPac 同时也是 Google Cloud 以及中国云服务提供商(包括 Alibaba Cloud 和 Huawei Cloud)的合作伙伴。
凭借多云的专业能力,AsiaPac 致力于围绕管理复杂云环境构建独特的价值和知识产权。公司还开发了一套托管服务平台、云实施方案以及数字化转型框架,为客户在连通性、自动化、应用程序接口 (API) 集成和数据平台等方面提供指导,将 AsiaPac 定位为一家“精品咨询公司”,Cheng 如是说。
“我们原本用的是同一批人,从一家分销商转变为系统集成商,再到转型为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我有一位工程师,曾经负责修理笔记本电脑,但如今他已经在提供云解决方案了。” – Andrew Cheng, AsiaPac
AsiaPac 同时还构建了扎实的企业 IT 能力,Cheng 认为这是难得的。“除了多云,我们还能够进行数据中心现代化、网络建设以及终端用户计算。”他指出,与那些可能只专注于项目管理或云迁移的行业巨头相比,这种全能性更显优势。
意识到规模化发展的必要性,AsiaPac 在 2018 年决定被 Keppel 旗下的子公司 M1 收购,Keppel 是一家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和运营商。Cheng 揭示:“自那以后,我们的业务增长了七倍。”这次收购也推动了 AsiaPac 通过一系列并购,在马来西亚和越南拓展业务,涵盖网络安全、存储、计算和应用开发等领域,从而利用当地的资源和能力。
Cheng 将 AsiaPac 的区域扩展形容为构建“一串哨站”,其中新加坡起到了“公共厨房”的作用,通过整合各项能力,为寻求区域支援结构的跨国客户提供服务。再加上 Keppel 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的数据中心,为客户提供了覆盖 13 个国家 35 个数据中心的资源。
与 M1 的协同效应也是另一个关键区别点。Cheng 同时负责 M1 的企业业务,他正将这一电信公司的连通性与 AsiaPac 的服务进行整合。“连通性,加上数据中心现代化、云计算和托管服务,正是我们的秘密武器。”他补充道,这将使 M1 能够为企业客户提供超越单纯连通性的更多价值。
预测市场需求是 AsiaPac 保持市场竞争力的核心。Cheng 经常参与供应商咨询小组,将客户在小组中提出的问题视为机遇。他还成立了专门团队,以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 (AI) 和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
尽管生成式 AI 的出现让 Cheng 有些措手不及,他迅速组织了一个专门团队来应用这一技术,并借助 Google Cloud 在 AI 领域的优势,加上现有的 AWS 和 Microsoft Azure 能力。对量子计算的关注,则源于对未来数据安全威胁的预判,这在链接到 Keppel 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时显得尤为相关。
但使 AsiaPac 的成长故事令人瞩目的,正是其在业务转型过程中不断提升员工技能的能力。“我们原本用的是同一批人,从一家分销商转变为系统集成商,再到转型为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他补充道,公司的敏捷文化和持续学习精神使这一切成为可能。“我有一位工程师,曾经负责修理笔记本电脑,但如今他已经在提供云解决方案了。”
公司凭借适应能力和自动化应用,使得最初只有 20 名员工的精干团队区域内扩展至近 400 人,足以与全球系统集成商这一主要竞争对手展开有效竞争。
尽管面临来自成本更低的区域竞争者的挑战,Cheng 对品质回归充满信心,并坚信客户最终会注重关键系统所需的专业性和可靠性。“但我们必须不断进化,确保自己始终站在技术前沿,我们也看到客户愿意为良好的技能支付溢价。”
从最初销售笔记本电脑起步,AsiaPac 的成长历程证明了其远见、适应能力和敢于拥抱变化的勇气。正如 Cheng 所言,该公司不追求成为最大的企业,而是力求保持领先潮流。“我在经营着一家支持国家运转的企业。我们不必一定要庞大,但必须保持相关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Salesforce正通过构建完整的AI全栈体系,将SaaS升级为服务即软件,全面整合智能、记录与交互系统,实现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Waymo公布现拥有逾1500台商用机器人出租车,并与 Magna 合作将在亚利桑那工厂生产超过2000台自动驾驶 Jaguar I-Pace,借助全新自动化装配线迅速实现车辆量产和上路运营。
Myriota与Spire Global深化合作,将设计、建造并运营16颗搭载新一代载荷的卫星,进一步扩展全球物联网数据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