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推出SCv2000,将Compellent产品线延伸至入门级SAN市场。对于这个发布,了解戴尔存储产品线的用户可能会问:入门级不是已经有PowerVault MD3系列吗?SCv2000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更多的价值?
SCv2000定位于25,000美元以下的市场,做为一款智能入门级解决方案,它旨在提供比竞争对手的入门级阵列更大的价值。
在SCv2000之前,我想先简单交待下SC4000系列。戴尔2010年收购Compellent之后,先是结合自身的在服务器硬件领域的技术将原有的Series 30/40系列更新至SC8000。提供强大处理性能,海量内存和I/O接口扩展能力。
戴尔SC8000作为一款高端双控存储阵列,可以支持960个驱动器。它采用了控制机箱和驱动器机箱分离的设计,也就是说最小配置也要6U的高度。一些入门级用户不需要这么高的扩展能力,SC8000计算能力也容易有富余,于是戴尔又推出了一款中端的SC4020,最初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市。SC4020采用2U盘控一体的结构,SBB规范提高了空间效率,并且具备SC8000上绝大多数的软件功能——包括在流动数据架构中,业内最早成功并广受好评的自动分层存储技术、Live Volume双活同步镜像等,也支持在SLC和MLC SSD之间分层的全闪存阵列配置。
SC4020定位于中端,仍然高于PowerVault MD3系列。如今在支持驱动器数量这一点,已经不是划分磁盘阵列定位的主要因素,人们更多的看重性能和软件特性。而中高端存储的软件功能有下移的趋势,也就是随着入门级产品硬件性能的不断提高,其高级特性开始变得丰富。总体而言,基于RISC架构的戴尔MD3仍然属于功能存储的范畴,而受限于客观原因,Compellent家族的优势软件功能也无法移植过去。可以说SCv2000的推出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久前我曾在《专为中国互联网打造的服务器》一文中,讨论过服务器设计的加法和减法。而SCv2000体现出的一方面是从中高端SC8000、SC4020做的“减法”,另一方面如果与其他品牌或者PowerVault MD3相比,增值功能给用户带来的价值也相当于一种“加法”吧。
SCv2000硬件简述、全面HDD/SDD支持
戴尔SCv2000可以选择三种外形——2U 12个3.5英寸盘位的SCv2000、2U 24个2.5英寸盘位的SCv2020以及5U 84个3.5英寸盘位的SCv2080,以及对应的扩展盘柜。其中前两者基本上是业界标准,5U 84盘位属于比较有特色的,一方面它的密度超过典型的高密4U 60盘位(如PowerVault系列中的MD3x60),另外上下2个“抽屉”的设计保持了良好的可维护性。这一点,我们在后续的文章中有望通过实物给大家做详细介绍。
上图中我们特别强调了多种连接选项,包括FC光纤、iSCSI和SAS主机接口。SCv2000在这里还有一个“隐藏的彩蛋”,这必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功能,而且是我所了解到的同级产品所不具备的。我想把这个“惊喜”留到下一次再给大家揭开。
SCv2000除了可选单/双控制器和不同机箱之外,最高驱动器数量为184个。硬盘型号方面,3.5英寸大容量可达6TB,2.5英寸高转速也支持目前最大的1.8TB 10K。特别是SSD的支持类型很全面,包括写密集型(SLC)、多用途MLC(企业级高耐久度MLC)和读密集型(常规MLC)3种,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这一点我觉得除了兼容测试之外,与戴尔包含服务器在内的产品线完整度和强大供应链是分不开的。
从硬件的角度上,与当年EMC VNXe第一代不提供FC接口、IBM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Storwize V3500人为限制支持24个驱动器(不能加扩展柜)相比,戴尔SCv2000感觉要厚道些吧?
底层虚拟化的Compellent基因继承
SC系列的核心基因,也属于戴尔存储自有IP(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原生的虚拟化——底层磁盘空间的池化管理,也称作宽条带化。基于这个技术,一个存储分层之中可以包含不同RAID级别,数据写入逻辑位置和物理位置的对应关系可以被打破,还能高效地实现自动精简配置(Thin Provisioning)等。
可以看出,上图中的另外三点都与“虚拟化”存储相关。尽管今天许多阵列陆续加入了类似的功能,但增加智能和灵活性的同时往往以牺牲性能为代价,在他们的最佳实践文档中也容易看到相关提示。而作为最早实现这些特性之一的戴尔Compellent,将元数据带来的开销最小化,使流动数据管理成为惠及绝大多数用户的标准功能。
高效快照、复制及应用集成
戴尔SC(Compellent)的“回放”是一种快照技术,本地用于恢复各种逻辑错误。之所以宣称为连续数据保护(CDP),是因为快照的频率可以短至每分钟,数量支持多达数千个,同时对性能影响很小,空间利用高效。
SCv2000还提供一致性组等高级特性,并支持快照数据自动迁移到低成本(RAID 5/6)硬盘上。
前面也提到了,由于SCv2000原生就是块级池化管理存储空间的,其对精简卷的复制目标也能保持精简。在其他厂商的同级别产品中,据我们了解有的精简配置(瘦供给)和复制功能互斥或者不能完美兼容。此外,Compellent的复制目标带有和源卷一样的快照信息,利用瘦克隆无需停机就能在异地做灾难恢复测试。
SCv2000与VMware的集成,包括支持VAAI、VASA,提供vCenter管理插件和SRM(站点恢复管理器)插件。
在与微软的集成方面,SCv2000支持Windows Server 2012里面的ODX,这个功能有点像从VAAI学过来的。另一个实用的结合点是回放管理器与VSS卷影副本的结合,它能够确保在快照时间点Exchange、SQL Server等应用数据的一致性。
使用统一的Enterprise Manager管理界面,一方面有助于原有Compellent用户上手SCv2000,也能够在单一界面下同时管理包括SC4000和SC8000系列在内的多套存储。对于提升入门级产品易用性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
出于定位考虑,SCv2000没有提供不同类型驱动器之间(如SSD和硬盘)的自动分层存储,但在同一类型磁盘之间,能够自动进行不同RAID级别之间的分层。
我大致总结一下带来的好处:
·所有数据写入到性能均衡的Tier 1(RAID 10);
·快照和不活跃数据定期迁移到Tier 2(RAID 5/6),以节约空间;
·Tier 2上读取性能不下降。
作为企业级阵列上最成功应用自动分层存储技术的鼻祖,戴尔流动数据架构在这方面的优势绝非一两句话就能完全讲清楚,我们以后有机会慢慢向大家详细介绍。
最后再给大家补充几点:
SCv2000目前公布的8KB随机读取IOPS为101K(达到10万);
精简配置、RAID分层、驱动器数目、主机连接数免费提供;
快照、远程复制等少数功能付费购买;
SCv2000支持将数据单向迁移至SC4000和SC8000,也就是可以由分布式的若干台入门级存储一次性集中复制到中高端设备上。
后续我们还会分章节向您继续点评戴尔SCv2000,敬请期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Spotify宣布已从其目录中删除7500万首"垃圾"音乐,作为打击日益泛滥的欺诈性音频内容和"AI垃圾"的努力。公司发布新政策禁止冒充、垃圾提交和欺诈版税生成。目前流媒体服务每日收到约15万首新曲目,其中28%为纯AI生成。主要唱片公司担心低质量内容稀释人类艺术家的版税池,而AI工具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趋势。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OmniWorld,这是首个专为4D世界建模设计的大规模多领域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超过3亿帧数据,涵盖游戏、机器人、人类活动等多个领域,配备深度、相机位置、文本等多种标注。研究证明现有AI模型在复杂时空理解方面存在局限,而使用OmniWorld微调后性能显著提升,为自动驾驶、机器人、虚拟现实等应用发展奠定基础。
Meta公司推出名为"Vibes"的全新信息流功能,专门展示由创作者使用AI技术制作的视频内容。该功能将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内容进行整合和分类,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AI视频浏览体验,标志着Meta在AI内容分发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
阿里通义实验室与浙江大学联合发布UI-S1系统,通过创新的半在线强化学习方法,让AI掌握了复杂的手机操作能力。该系统在多个测试平台上表现优异,相比基础模型在AndroidWorld上提升12%,在AITW上提升23.8%,为实现真正的智能手机助手迈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