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迹象表明,企业级用户正处在传统IT和新IT的交叉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选择权在于用户,但是,如何选择?未来到底走向哪里?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企业级存储的挑战?
新IT 环境下评估企业级存储的五大因素
从企业级用户的传统IT 到新IT的变化过程中, 无论自身的业务如何变化,无论IT技术如何革新,用户最佳的选择应该“要以最适合的方式完善用户自己的IT
数据来源自中桥调研报告
其中,在未来就绪的具体策略中,用户对于数据存储的关注度一直非常高,从新IT时代评估企业级存储的5大因素调查分析来看,其中高可用性、性价比、使用管理效率、闪存与硬盘紧密整合、负载为核心的配置管理这些因素备受用户重视。为此,在用户业务不断转型,面临第三平台的挑战下,对于企业级存储的定义也正在发生转变。因而,我们需要从这五大评估因素出发,来考量企业级存储的当前与未来的有效对接,实现存储的未来就绪。
SC9000引发企业级存储重新定义的新启示
诚然,如业内人士所熟知的,戴尔存储经历多年的整合和发展,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三大产品阵营,SC 系列、PS系列、MD系列三种多架构方式长期并存,三大系列互相补充,这得益于戴尔对企业级用户具体需求的全面满足考量。
SC9000在2015年正式亮相之后,备受关注,从而形成了以SC4000系列、SC8000系列、SC9000系列为核心的联合系统的集群模式方式,数据实现了跨节点流动,跨越整个SC平台(SC4000系列、SC8000系列、SC9000系列)。
与此同时,SCv2000在一些互联网用户冷存储方面也有不少应用,5U 84盘位的容量,加上SC系列的自我优化的RAID分层、虚拟化体系架构、精简配置功能,成为用户智能入门级解决方案。
为此,戴尔企业级存储SC系列的整体全面定位不仅实现用户高中低端的需求,同时实现了数据流动的最佳方式。
既然是戴尔企业级存储在2015年的经典之作,那么SC9000系列有哪些非常突出的优势呢?
SC9000 系列的出现,充分证明戴尔持续优化的企业级流动数据架构4.0的策略。“戴尔企业级存储已经可以实现T0级服务器内部、T1级存储内部、T2级存储阵列之 间、 T3级服务器存储与网络之间的数据流动。在T3级的数据流动,戴尔采取的松耦合流动数据策略,可以实现与非戴尔服务器的结合。”
在2015中国存储峰会的公开演讲中,戴尔大中华区高级存储经理张委指出,戴尔以服务器架构为核心的SC 系列,未来还将持续开发和创新。从另一个角度表明,SC系列始终会跟随摩尔定律的发展,不管未来闪存介质怎么变、磁盘怎么变,SC系列都全部支持。
面向未来,企业级存储如何重新定义?
那么,问题接踵而来了:SC9000是否就是面向未来,重新定义的企业级存储呢?
就如文章开头所提到那样,未来就绪的IT,用户企业级存储在新IT环境下的五大评估因素,从实际需求出发,用户最为关心的就是高可用、存储管理、闪存策略、流动数据架构、用户存储投资保护这些情况。可见,重新定义的企业级存储必然需要从满足这五个方面的情况下,去应对用户的直接需求。戴尔企业级存储SC系列是否都可以做到了呢?
其一,SC系列联合系统已经实现了超越高可用性的保障。戴尔SC系列从硬件提取用户的数据和工作负载,在阵列之间移动卷、工作负载时实现了零停机,不影响用户快照或复制保护。
戴尔SC系列直观、统一的管理,可以为用户形成全球报告和提醒服务。
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那样,SC系列实现的异构联合,囊括了Dell Storage SC9000、SC8000、SC4020等阵列,可以为用户安全监控联合阵列,提供最佳数据位置建议,实现应需平衡的工作负载支持。
其二,存储虚拟机管理程序实现高可用性的保障。SC系列对服务器、虚拟机透明,虚拟化的主机映射,在不中断用户业务或工作负载的情况下进行存储更改,实现数据迁移、灾难恢复、联合系统的统一管理。在阵列之间无缝移动卷,自动故障转移到100 %同步的备份卷,轻松优化统一管理的多个阵列。
其三,未来就绪随需而变的闪存策略。企 业级用户在针对自身数据存储需要情况下,目前已经应用到了闪存技术,并且越来越普及。但是对于用户闪存的实际应用来看,写密集型SSD和读密集型SSD本 身有着不同的性能区别,如何将读写性能做到更好的优化,同时还需要与HDD 传统磁盘进行更好的技术结合?戴尔闪存优化支持跨多种闪存技术的智能数据分布或与传统磁盘结合使用的存储解决方案,帮助用户优化各种磁盘的性能。从而实现 了用户对于SSD与HDD盘的灵活选择策略。
其四,以工作负载为核心的流动数据存储架构设计。戴 尔Fluid Cache for SAN帮助用户不需要在服务器性能和可靠性、可管理性和数据保护等全功能SAN的好处之间做出取舍。通过让合适的数据在合适的时间存储到合适的地方,从服 务器到SAN的智能数据传输,从而实现大幅提升性能。同时戴尔自动化分层和 智能压缩技术的相互结合,提升了用户企业级存储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其五,保护用户长期投资的统一存储平台。SC9000 系列采取的也是SCOS系统,目前为SC0S6.7版本,多协议支持FC\iSCSI\FCoE,适合分布式环境。SC9000系列具备缓存感知快照、复 制和支持双活特性的Live Volume功能,帮助用户实现在线数据迁移。当然可以实现带内的高可用方式,比如两个存储主机在同一数据中心、不同数据中心都可以实现,自动故障转移, 实现在虚拟化环境下的服务器接管的自动切换。
从而,戴尔SC9000系列已经在数据调度、闪存优化、统一管理、负载为核心、集群扩展性方面具备了自己特有的优势。
在面向未来新IT的挑战中,用户企业级存储必然需要从这五个方面重新定义,从而实现敏捷、高效、端到端的企业级存储解决之道,为未来就绪的企业注入强大的前进动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发布新的AI学术搜索工具Scholar Labs,旨在回答详细研究问题。该工具使用AI识别查询中的主要话题和关系,目前仅对部分登录用户开放。与传统学术搜索不同,Scholar Labs不依赖引用次数或期刊影响因子等传统指标来筛选研究质量,而是通过分析文档全文、发表位置、作者信息及引用频次来排序。科学界对这种忽略传统质量评估方式的新方法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者仍需保持对文献质量的最终判断权。
Meta公司FAIR实验室与UCLA合作开发了名为HoneyBee的超大规模视觉推理数据集,包含250万训练样本。研究揭示了构建高质量AI视觉推理训练数据的系统方法,发现数据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最佳数据源比最差数据源性能提升11.4%。关键创新包括"图片说明书"技术和文字-图片混合训练法,分别提升3.3%和7.5%准确率。HoneyBee训练的AI在多项测试中显著超越同规模模型,同时降低73%推理成本。
Meta发布第三代SAM(分割一切模型)系列AI模型,专注于视觉智能而非语言处理。该模型擅长物体检测,能够精确识别图像和视频中的特定对象。SAM 3在海量图像视频数据集上训练,可通过点击或文本描述准确标识目标物体。Meta将其应用于Instagram编辑工具和Facebook市场功能改进。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SAM 3与保护组织合作分析超万台摄像头捕获的动物视频,成功识别百余种物种,为生态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上海AI实验室团队提出ViCO训练策略,让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能够根据图像语义复杂度智能分配计算资源。通过两阶段训练和视觉路由器,该方法在压缩50%视觉词汇的同时保持99.6%性能,推理速度提升近一倍,为AI效率优化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