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 云原生2.0技术峰会在深圳举行。在数据服务分论坛,华为云数据库技术专家发表了《面向未来的云原生数据库技术与趋势》的主题演讲,分享了GaussDB数据库通过生态开放、架构创新、软硬协同等方面构建云原生全栈能力,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其成为“新云原生企业”。
云原生数据库的黄金时代
云原生,即云上内生的云能力,基于统一的架构和云原生基础设施,实现多云协同、混合云解决方案、边云协同等能力。云原生时代下,数据库系统正朝着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企业使用数据库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于统一云基础设施的云原生数据库,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据底座。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选择云原生数据库时,云原生数据库的能力要求也水涨船高,生态兼容、架构优化成为云厂商重点思考的内容,尤其是兼容广泛开源生态的开放数据库,未来将是企业上云的首选。一来它降低了兼容性风险和维护成本,二来方便在异构数据库之间迁移和构建工具链,甚至可以参与数据库的功能演进,伴随开放生态一起进步。
因此,云原生数据库正当时。
聚焦全场景,构建云原生全栈能力
秉承生态开放、架构创新理念,华为云数据库以市场为导向,聚焦全场景云服务,推出了云原生数据库GaussDB。GaussDB基于统一的存储计算分离架构,兼容华为自有生态openGauss与主流开源数据库生态,支持关系型与非关系型数据库,以及一众华为云数据库服务生态工具,面向金融政企客户提供了数据库迁移、管理、运维等一体化上云方案。
云原生2.0时代,企业对云数据库生态兼容、架构演进、软硬协同、事务一致、极致扩展等能力的呼声愈演愈烈。华为云GaussDB以存储计算分离架构为依托,支持多生态兼容、层次解耦、数据融合,这样做的好处是:轻松解决数据库的热点问题;多副本强一致,数据0丢失,故障闪恢复;支持算子下推,提供极致性能;跨AZ容灾高可用,RPO=0,RTO≈0;智能管理,运维提效,迁移成本下降80%,运维效率提升60%,为金融政企客户构筑了高可用、高可靠、高扩展、高安全的企业级能力。
持续战略投入,软硬协同
为什么GaussDB有信心构建极致的企业级云原生能力?因为它是站在华为这个巨人的肩膀上,与华为共生共赢的。
作为人才密集型领域与数字新基建的核心关键基础软件,云数据库对从业人员和基础硬件设备要求很高,华为也在战略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GaussDB布局全球7大区域研究所,拥有60+国际顶尖专家,1000+数据库专业人才,有着强大的专家团和研发团队做支撑。同时立足华为云原生全栈能力,整合华为公司在多元算力、整机服务器、高速存储、新一代网络及企业级软件等领域的经验,基于统一的DFV分布式存储架构与RDMA高速网络等底层硬件的积累和软硬协同,打造了稳定可靠、极致性能的数据库服务。
目前,华为云GaussDB已服务 500+大客户规模商用,拥有丰富的行业实践,今年还入选了Gartner数据库魔力象限,GaussDB(for MySQL)核心技术创新论文连续入选SIGMOD、SSDBM等国际顶级数据库会议 ,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云原生2.0时代是数据库的新战场,它为发展了40多年的数据库行业带来了许多令人激动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华为云数据库希望与国内外数据库行业的技术同仁一起,将数据库技术推向更高的境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LibreOffice 25.8版本以"更智能、更快速、更可靠"为特色正式发布。新版本在多个方面实现性能优化,包括启动速度、文档滚动和文件打开速度的显著提升。该版本增强了对微软Office文档格式的兼容性,改进了连字符处理和字体兼容性,Calc表格组件新增十多个函数以更好支持Excel文件导入。值得注意的是,LibreOffice 25.8首次支持PDF 2.0格式导出,并具备PDF数字加密和签名功能。新版本提高了系统要求,不再支持Windows 7/8系列和32位系统。
谷歌DeepMind团队开发出ViNT视觉导航系统,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仅通过"看"就能在陌生环境中导航。该系统模仿ChatGPT的学习方式,通过分析600万个导航轨迹掌握通用导航能力,在未知环境中的成功率达87%。这一突破将推动物流配送、家庭服务、搜救等领域的机器人应用发展。
微软AI首席执行官苏莱曼发文称,研究AI福利和意识"既不成熟又危险",认为这会加剧人类对AI的不健康依赖。而Anthropic、OpenAI等公司正积极研究AI意识问题,招聘相关研究人员。业界对AI是否会产生主观体验及其权利问题分歧严重。前OpenAI员工认为可以同时关注多个问题,善待AI模型成本低且有益。随着AI系统改进,关于AI权利和意识的辩论预计将升温。
谷歌DeepMind推出AlphaFold3,革命性提升分子结构预测能力。该AI模型采用创新扩散网络架构,能够精确预测蛋白质与DNA、RNA、药物等分子的相互作用,准确率比传统方法提高50%以上。这一突破将显著加速新药开发,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并通过免费开放服务促进全球科研合作,标志着生命科学研究进入AI驱动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