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进入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未来5年将会是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全球各国已经意识到数字化对经济的增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超过170个国家发布了国家数字战略。而疫情的持续,使得全球数字化进程整体提前7年,这个数字并不夸张,数字化极大提升了政企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和韧性,我们能切实感受到科技抗疫为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此外,全球对于降低碳排放,应对气候变暖越发重视,希望通过数字技术,使能全行业节能减排。根据相关研究数据,到2030年,受益于ICT技术所减少的碳排放量,将达到ICT行业自身排放量的10倍,数字技术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因素。
12月23日,华为云TechWave政企上云专题日在线上盛大开启。会上,华为云Stack副总裁、政企云产品总监徐强为大家分享了华为云Stack如何帮助政企深度上云。
数字化的核心,是利用多样化的数字技术,赋能各行各业的场景应用,促进效率、效益、效用的提升,实现价值。那么面向未来,政企如何构建数字能力?我们一直在思索,这也是产业一直在思考的关键问题。云是ICT产业的未来和数字化转型的底座,到2025年,云技术将在全球所有企业得到普及和应用,为用户带来体验创新、业务流程创新、产品服务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
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业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政企云化转型的关键路径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首先是从传统的IOE架构向Cloud- Based架构转变,通过资源池化的方式,实现业务平移。随着云化的深入,第二阶段随之到来,即从Cloud- Based到Cloud-Native云原生架构的全面转型。云原生使能的业务注定生于云、长于云,在云上不断进行业务重构和创新。转型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技术最终都将为业务服务,一朵适配政企,更懂政企的云,才是客户数字化转型需要的。
华为云Stack是华为面向政企打造的一朵全栈云。它源于华为公有云的全栈服务能力,在统一API、统一体验和统一生态的基础上,通过本地部署满足用户的合规要求。也正是由于和华为公有云师出同门,为了把公有云丰富的云服务能力以及它的生态资源快速同步到客户本地机房,华为云Stack做了大量的标准化、轻量化、工程化的工作,包括自动化的安装部署、升级、监控,以及南北向需求的适配,这对厂商的技术底蕴和敏捷开发提出了高要求。我们会保持适当的同步节奏,为客户带来最先进的服务。
基于华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华为云Stack推出“三位一体”的IT管理使能平台ManageOne。如何解读“三位一体”和“使能”?三位一体即运营、运维、服务三个领域的一体化有机协同。当业务部门发现云平台问题,可以通过租户面内嵌的工单把问题转给运维部门,而不用线下跨部门间协调。同样,运营部门如果发现业务部门云资源利用率异常,也可以直接下发指令给业务部门,并跟踪闭环,真正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云联邦2.0是帮助政企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技术,低成本实现客户自建云与华为云的连接,内部连云成片,资源共享,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同时提供一朵云体验。通过联邦华为云,实现开箱即用,快速获取公有云220+服务、4500+云市场商品。以互联网服务为例,用户可以把前端的WEB页面部署在华为云,核心系统和数据库部署在本地,既支撑了业务的按需弹缩,又保障了核心资产安全。基于跨云编排能力,应用可基于编排模板快速上线,降低跨云应用的上线周期和工作量。此外,政企内部多个华为云Stack的能力也可以通过云联邦实现汇聚共享,避免重复投资,是集约化建设模式的典范。
云联邦2.0智能升级,构建智能混合云
在安全领域,华为云Stack延续公有云冰山安全体系,提供更匹配政企的安全能力。冰山体系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业务系统的保护,有17+款云原生安全服务。二是对云底座的保护,符合等保2.0、密评等安全合规的要求,将海量的攻防对抗经验从公有云植入华为云Stack云底座,提供7*24安全专家值守的安全运维中心。在安全服务方面,聚焦云原生,为客户提供统一安全运营、默认计算安全、统一应用接入、极简安全网络、数据安全治理和用户隐私保护6方面保障,通过云安全大脑统一运营,让业务安全无忧。
华为云Stack认识到,一朵云、一个系统能稳定可靠的长久运行,是政企上云的核心诉求。华为云Stack提供了业界唯一全地域、全场景、租户自助的自动化容灾方案,不仅满足本地高可靠,还提供了成本可控的业务无改造,上云即容灾方案。实例级的双活切换,满足云原生应用上云的高可用诉求。同时,华为云Stack支持向导式自助服务,一键式容灾切换,匹配政企从0到1,1到n的容灾建设节奏,满足业务连续性要求。此外,我们还携手生态伙伴,打造丰富的场景化灾备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样化业务连续性诉求。
在智能数据领域,华为云FusionInsight智能数据湖解决方案基于华为云Stack,提供湖仓一体的大数据云产品组合,加速数据在湖内流动,为客户提供可持续演进的大数据平台。传统方案零散式建设,湖仓割裂,数据往复搬迁,造成数据冗余,数据时效性差。
通过华为云FusionInsight,基于华为云Stack提供云原生数据湖所需的计算和存储资源,通过湖仓一体架构,底层实现数据的统一入湖存储,上层根据客户业务灵活提供多个引擎,MRS提供离线、实时、逻辑的三种数据湖,让客户在一个架构上持续演进; 同时还提供GaussDB(DWS)云数据仓库、DGC数据湖治理中心、GES图引擎、ModelArts AI平台等云服务,加速释放数据价值。基于湖仓一体的数据底座,减少了80% ETL的同时最大支持6万节点的单集群,滚动升级业务零中断,数据时效性从T+1走向T+0,逻辑协同提效50倍。
湖仓一体,加速数据在湖内流动,持续演进
传统核心交易系统通常是基于大机架构,存在如建设周期长、成本高、扩展难度大等诸多问题,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新业务的快速发展,这些挑战更加凸显。因此基于分布式技术建设开放的核心平台成为金融行业新趋势。
华为云Stack推出了基于全栈自主创新的分布式新核心解决方案。基于华为云GaussDB(for openGauss)分布式数据库替代传统数据库,在提供金融级高可用的同时,实现更好的扩展性,可以达到1000+节点扩展能力和PB级单库容量;通过华为云应用使能ROMA的微服务治理能力及分布式消息、分布式事务等一系列分布式中间件,对应用进行微服务和分布式改造,打造生态开放、架构灵活的方案,为核心业务系统提供最佳选择。
让用户从建云、上云到用云的全生命周期内都顺畅安心,华为云Stack持续积累相关的专业服务能力,包括蓝图顶设、规划建设以及运维运营,结合华为全球一站式服务布局和专家体系,把复杂和困难的部分交给华为解决,提高云的易用性,打消政企云化的顾虑,成为最值得信赖的伙伴。
匹配云时代运维,华为云Stack推出了远程服务托管计划。客户可以将运维工作全部托管给华为,依托华为云专业的运维人员、成熟的运维体系、领先的运维能力,把技术专家从复杂的运维工作中解放出来,聚焦于业务创新上。我们在西安设立了运维中心,它将承担这个使命,专业的运维团队将7x24小时为您提供服务。
华为云Stack依托华为云云市场,开放创新,聚合千行百业,打造政企最大B2B软件分发平台,构筑繁荣生态。目前,华为云Stack专区已上架50+生态伙伴商品;2022年,将计划发布40+生态联合解决方案,上架400+生态伙伴商品。我们希望和合作伙伴强强联合,提供强力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扩大伙伴产品流量入口,构建多边互赢的商业模式,实现双赢。同时我们希望共同把优秀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充分并快速验证,一站式交付,保证高质量服务,让各行业客户安心上云、用云。
构筑繁荣行业生态,打造政企最大B2B软件分发平台
云原生在政企的持续深入需要跟行业场景深度结合,去解决场景中的实际问题。基于华为云Stack丰富的云服务能力,我们在水平场景化中构建了应用使能、数据使能、AI使能、云灾备和云安全解决方案,比如,通过云原生的容器化、微服务等技术能力去支撑行业应用现代化改造升级。在水平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基于在政府、安平、金融等行业的深入实践,和客户、生态伙伴一起携手,为这些行业的数字化和云化转型,提供从平台到业务的解决方案。
收获认可,4000+政企客户选择华为云Stack
江苏财政承载全省136财政区超万亿财政资金运转业务,在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的新要求下,2019年江苏财政联合华为公司基于“五化”和“五统一”的理念打造财政一体化系统,深化数字化转型。江苏财政建立了江苏省资产管理云平台,这是江苏省第一个采用“云+微服务”技术构建的大集中业务信息系统,为全省各级数万家单位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对超过1亿张资产卡片进行管理,每日产生各类报表2000余套。
为提升新能源利用率,践行双碳目标,国网河南电力基于华为云Stack大数据能力,首次实现了光伏和风电新能源参与电力平衡的精准计算。结合全省新能源电站的实时出力指数、当地的气象预测和历史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全省光伏可靠性处理提升15%,风电可靠性处理提升 10%,初步估算“十四五”期间将节约电源电网投资150亿元。
政企上云从构思到落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步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无数挑战。选择一个有丰富云化经验并且懂行的伙伴对政企来说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华为云Stack已服务了全球150多个国家4000+政企客户。未来,我们会坚持创新,携手各行各业合作伙伴,致力于成为一朵更懂政企的云,把智能带给每个城市、每个企业,成就数字化未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临近年底,苹果公布了2024年App Store热门应用和游戏榜单,Temu再次成为美国下载量最多的免费应用。
云基础设施市场现在已经非常庞大,很难再有大的变化。但是,因为人们可以轻松地关闭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就像开启它们那样,预测全球云基础设施开支可能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