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进,云计算、AI、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不仅在赋能企业自身业务开展,也正在掀起一场围绕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热潮。而这其中尤以AI数字员工最受瞩目,它借助RPA技术与AI技术深度融合,辅助人完成规则明确的重复性劳动,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6月18日,在华为云TechWave全球技术峰会(人工智能&数据)举办期间,华为云发布了智能流程机器人方案。

据介绍,华为云智能流程机器人方案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与人工智能(AI)相结合,可以实现在财务、税务、IT、商务、采购、HR、项目管理、薪酬管理等复杂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帮助企业打造AI数字员工。目前,该方案已率先应用于软通动力,基于华为云智能流程机器人方案,软通动力进行了企业运营智能化实践,实现2020年处理200万+单据,效率提升了6.5倍,年节约成本约880万元。
作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核心,AI技术的成功运用可以说是一家寻求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法门,然而数据的统一治理和智能化运营,也将更好地释放AI生产力,使能全业务、全流程创新。
峰会上,华为云进一步升级了数据能力,宣布云原生数据湖统一数据平台MRS、云原生数据湖Serverless数据湖探索DLI、实时数仓GaussDB(DWS)、金融级分布式云原生数据库GaussDB(for openGauss)等4款数据新品正式规模商用,将进一步助力企业释放数据潜能,实现数据驱动决策,使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大潮势不可挡。“十四五”规划中,“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为国家发展新阶段的重点内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被放在国家战略高度。企业也在积极拥抱数字化,更新生产力,建立新的竞争力。本次峰会上,华为Cloud BU副总裁、全球Marketing与销售服务总裁石冀琳强调,企业智能升级的关键,是通过AI技术将数据转化成知识,将要素转化为资产,为企业带来新的生产力。华为云坚持以技术创新普惠千行百业,助力企业实现全面云化、全栈智能。

对于企业如何实现全面云化、全栈智能,石冀琳表示,需要关注三个关键点,“第一,全面拥抱云原生,加速云上创新,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的底座;第二,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技术创新,激发数据潜能,让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第三,释放AI生产力,使能全业务、全流程创新,打造企业智能升级的核心能力。”
针对第一点,华为云已打造了极致体验的云原生基础设施,能够实现以资源为中心到以应用为中心的转变,并依托分布式云架构,将服务延伸到业务所需的地方,为企业业务创新提供弹性、敏捷、智能的云原生架构和云服务。
针对第二点,华为云在数据领域提出“DIGITS”设计理念,同时基于该理念,华为云数据使能DAYU围绕数据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从咨询到实施再到技术平台的端到端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而对于释放AI生产力,华为云持续升级一站式AI开发平台ModelArts,加强知识计算、图引擎、多模态、端云协同等技术应用,并打造了沉淀大量行业知识和数据的盘古AI大模型,开创“工业化”AI开发新范式,推动AI行业快速落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ContextGen,这是首个能够同时精确控制多个对象位置和外观的AI图像生成系统。该系统通过情境布局锚定和身份一致性注意力两大创新机制,解决了传统AI在多对象场景中位置控制不准确和身份保持困难的问题,并创建了业界首个10万样本的专业训练数据集,在多项测试中超越现有技术。
谷歌推出升级版图像生成模型Nano Banana Pro,基于最新Gemini 3语言模型构建。新模型支持更高分辨率(2K/4K)、准确文本渲染、网络搜索功能,并提供专业级图像控制能力,包括摄像角度、场景光照、景深等。虽然质量更高但成本也相应增加,1080p图像费用为0.139美元。模型已集成到Gemini应用、NotebookLM等多个谷歌AI工具中,并通过API向开发者开放。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SR-Scientist系统实现了人工智能在科学发现领域的重大突破。该系统能够像真正的科学家一样,从实验数据中自主发现数学公式,通过工具驱动的数据分析和长期优化机制,在四个科学领域的测试中比现有方法提高了6%-35%的精确度。这标志着AI从被动工具转变为主动科学发现者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