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斓的黑,这可是一个经典老梗了.
几年前,有位设计师网友深受“甲方爸爸”之苦,于是乎就在社交平台上各种吐槽。其中引发热评一条跟帖就是以“想要五彩斑斓的黑”直怼甲方的无理要求。
当然,玩梗归玩梗,如今细思起来,这个五彩斑斓似乎真的跟黑脱不开关系呢,为什么这么说?那咱就先从设计师工作上离不开的显示器说起。
目前市面上的LCD液晶显示器三种面板:IPS(平面内切换)与VA(垂直对齐)和 TN(扭曲向列),这三者不同之处在于液晶是如何排列的。
Part.1
TN面板
液晶以90度角扭曲并阻挡光线,然后在通电时液晶解扭曲并允许光线通过。TN面板是最便宜的,但画面效果不够理想。
Part.2
VA面板
具有垂直排列的液晶,可阻挡光线,直到通电时倾斜。VA面板提供最高的对比度高达3000:1,虽然刷新率快和便宜(与IPS相比),但响应时间很慢。
Part.3
IPS面板
IPS面板初始状态下就为不透光的模式,透光的多少通过与液晶分子定向方向垂直的电极决定,由电压高低来决定扭转的分子的数量,从而实现光线的精确控制。IPS是三种技术中成本最高的一种,它提供最佳的色彩和视角,并拥有快速的响应时间和刷新率,但美中不足的是对比度通常较低。
如果大家对设计稍有了解的话肯定都知道对比度的重要,它影响设计作品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设计师在通过对比度设计后,设计作品的视觉层次、结构能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并告知用户哪些交互点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同时,对比度还可以有效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将其吸引到特定元素上,因此它在设计作品的直观引导和展示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旦屏幕的对比度无法满足设计师的需求,那么上面提到作品的呈现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那么问题就来了,要是能通过某种技术手段让IPS面板的对比度变得更好,那不就完美了?
没错,这就是——IPS Black面板!
什么是IPS Black面板?
IPS Black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更换晶体时的漏光来增强标准IPS技术,并改进了液晶阵列。这是一种让IPS面板获得更高对比度的技术,通俗来说,就是让面板在显示黑色内容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加深邃的效果,实测对比度达到接近2000:1,而且黑色色深是最纯的,在显示特性上趋近于不发光的OLED。
此外IPS Black在保持了IPS良好的色域覆盖的情况下,色准也得到了极大提高,提供了比IPS好 1.2倍的颜色精度,在更宽视角下的对比度和颜色变化上IPS Black也有改善,在45度视角下,对比度最高可较IPS提高1.4倍。
最终结果是IPS Black增加了深色背景的细节,这要归功于改进的灰度表达和每个视角的更准确的颜色。一般来说,颜色也变得更丰富、更准确了。这项技术的目标用户是设计师、摄影师、摄像师、游戏开发者,以及其他喜欢增加细节、加深黑色和更有活力的色彩的人。
用户的需求既是技术创新的动力,作为反馈,戴尔全新UltraSharp系列高端显示器以求树立创新标杆,为用户带来更出色的性能与体验。
戴尔UltraSharp 27英寸4K分辨率显示器(U2723QE)可完全兼容现有主流操作系统,其4K超高分辨率与VESA DisplayHDR 400将为平面设计师、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等专业人士提供充满细节、高度清晰、色彩真实的画面,且画面中的每个像素都能清晰可见,堪称显示器领域的标杆。
相比全高清,4K分辨率的像素数量大幅增加,因此全新UltraSharp 27英寸4K显示器能够让数据集与图形的细节变得更加丰满和清晰。
除4K分辨率之外,全新UltraSharp显示器采用IPS Black技术,即便是在黑暗环境中也能呈现卓越的黑色表现力,并且几乎在任何角度下都能真实还原绚丽色彩。
在戴尔委托Hot Tech所开展的一项研究中显示,IPS Black技术使显示器的黑色深度提高41%,色彩还原度相比传统IPS提升1.2倍,特别是在显示低灰度的画面时。
显示器正面集成式弹出端口既可以减少线缆数量,保持办公区域整洁,还方便了将配件和设备直接连接到各个端口。用户可以通过DisplayPort 2.1接口轻松享受强大的图像传输功能,实现无压缩的无缝图像传输;同时,ThunderboltTM 4端口与扩展功率范围(Extended Power Range)可提供高达90W的功率传输,以便连接性能更强的笔记本并为其充电。
戴尔的全新UltraSharp显示设备旨在提高生产力与协作能力,为用户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动力。
END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戴尔科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信息,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咨询戴尔官方客服。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