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云服务器将在1.7万英里高空轨道运行的原因

太空数据中心能够解决地面数据中心的根本局限性。在轨道上,太阳能充足且持续,无夜晚、云层或季节变化影响。太空数据中心可减少卫星客户端延迟,为太空系统提供实时计算能力,并推动人类太空扩张所需技术发展。主要挑战包括散热、规模化部署、太空碎片风险和维护难题,但随着成本下降和技术进步,太空数据中心将成为必然趋势。

技术发展总是创造出我们未曾意识到的需求。太空数据中心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地面数据中心存在几个根本性限制,而这些问题在轨道上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解决。

首先,数据中心需要巨大的电力供应。在地球上,这些电力要么通过高碳排放方式产生,要么依靠间歇性的清洁能源。核能虽然是一个选择,但建设周期长,且面临政治和监管成本。在太空中,这些问题都不存在。太阳能充足且持续不断。没有夜晚,没有云层遮挡,没有季节性变化。轨道上每平方米太阳能收集的功率密度远高于地面。太空数据中心可以从这种恒定能源中获取电力,无需依赖大规模电池系统作为备用。

其次,通过卫星连接的地面系统会产生不必要的延迟。地面设备必须以光速到达卫星,卫星再下行传输到地球上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响应后,卫星还要将数据传回地面设备。将数据中心置于轨道上,可以减少一半的往返时间。在低轨或中轨,这为卫星客户端带来了可观察且有时具有决定性的延迟降低。

第三,轨道数据中心对其他太空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收集情报或产生高带宽传感器数据流的卫星可以立即进行计算卸载,无需等待地面站对准。太空望远镜、行星探测器、自主导航系统和深空观测站都可以实时处理数据。轨道计算还避免了天气干扰,以及地球自转导致地面站脱离直接视线所带来的几何损失。

第四,建设这些系统迫使我们掌握人类扩张下一阶段所需的技术。太空制造、永久地外基础设施和深空探索都需要超越地球的弹性计算能力。现在开发这些技术将为我们带来早期优势。

但挑战是巨大的。

太空中没有大气层,因此没有对流。所有热量都必须通过辐射散发。数据中心产生巨大的热负荷,而辐射冷却缓慢且需要大面积。这需要创新的散热器设计、热循环系统和废热回收架构。

接下来是规模问题。真正有用的数据中心都很庞大。有用的轨道计算意味着要以可接受的成本将重型、高密度有效载荷送入轨道。幸运的是,随着需求加速增长,这个问题可能会自行解决。发射成本将继续下降,单位质量的计算密度将继续提高,因为摩尔定律的演进或被新的扩展范式所取代。

太空碎片是另一个严重关切。轨道基础设施的激增增加了碰撞风险,必须通过更好的跟踪、机动、防护和负责任的生命周期结束协议来管理。否则,太空本身的实用性可能会受到损害。

维护是另一个重大障碍。不会派遣人类去修理这些系统。太空机器人技术至关重要。这些机器人需要具备精确性、容错性、多模态操作、自主性和优雅降级策略,超越目前常规使用的任何技术。

最后,经济效益必须成立。收益必须超过成本,必须出现能够证明投资合理性的应用。历史表明,一旦能力得到证明,需求就会跟上。今天被认为不经济的事物明天就会成为常规。

技术演进中唯一的常数就是成本下降。现在看起来昂贵的东西,十年后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一旦太空数据中心能够盈利部署,它们就会被部署。这种逻辑太有说服力,优势太显著,战略价值太高,不容忽视。

太空数据中心是一项不可避免的技术,而且很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Q&A

Q1:太空数据中心相比地面数据中心有什么优势?

A:太空数据中心主要有四大优势:首先是电力供应,太空中太阳能充足且持续,没有夜晚和云层遮挡;其次是延迟降低,减少了一半的卫星通信往返时间;第三是便于其他太空系统实时处理数据;第四是为人类太空扩张积累技术经验。

Q2:太空数据中心面临哪些技术挑战?

A:主要挑战包括:散热问题,太空中没有对流需要辐射散热;规模问题,需要以可接受成本将重型载荷送入轨道;太空碎片威胁需要防护措施;维护困难需要高精度太空机器人技术;以及经济效益必须证明投资合理性。

Q3:太空数据中心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A:文章认为太空数据中心是不可避免的技术,很可能很快就会到来。随着发射成本持续下降、计算密度提高,以及需求增长,一旦能够盈利部署就会实现。技术演进的规律是成本不断下降,现在昂贵的技术十年后可能变得微不足道。

来源:Forbes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5

11/03

08:09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