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这么一则广告,一家三口去药店买感冒药,妈妈拉着小伙子说中药好,建议买中药,媳妇扯着他胳膊说西药快,要求买西药,两人一个“中药好”一个“西药快”,吵得不可开交,最终小伙子提议中西结合才化解了矛盾。
这个广告很像目前企业上云的情景,有人喊着公有云便宜,上公有云,有人说私有云安全,上私有云,最终公有云需求增加价格上涨,私有云耗费颇重有时还引起资源过剩。当矛盾不可调和时,一家公司站了出来,大手一挥:公私结合,用多云!
>>>>它就是Dell EMC。
中国改革开放40年,许多企业乘着东风发展壮大,成为跨国企业、集团性企业和大型合资企业。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也提出了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成长。
很多企业信息化起步初期,会搭建信息化基础平台,把日常办公应用迁移到信息化平台中,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后来,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决策者还发现,高效的信息化平台还能大大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以及生产力。
所以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开始搭建自己的信息化或私有云平台,把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及运营等全部迁移到信息化平台中。
在另一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很多企业开始拥抱互联网。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推动经济形态不断演变,从而增强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
很多企业初期会采用公有云平台,以应对业务不断变化和更新的需求,另外,公有云的灵活性、可以持续不断地提供新鲜服务且初期付费成本较低的特点也是组织青睐公有云的原因。
但随着业务发展,大量的数据、复杂的应用以及运维和数据安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如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挖掘、处理和分析来提升核心竞争力,需要企业决策者认真考虑。
为此,越来越多的上云企业从单一公有云转变为采用公有云+私有云的混合云模式。
▐ 市场分析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0年90%的组织将利用混合云管理基础设施。
企业混合云的搭建离不开基础平台的构建。Dell EMC一直致力于搭建多云基础平台架构,为客户打造SDDC(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现代化数据中心而努力:
MDC作为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基础,为用户提供智能机柜、UPS配电模块、制冷模块、环境监控管理模块等基础环境设施;
基于Dell EMC VxRail的超融合架构为客户提供高性能可扩展的计算服务,采用SDN(软件定义网络)实现简单部署和网络管理;
采用VMware整套解决方案实现软件定义的网络、计算和存储;
通过CMP多云管理平台实现公有云与私有云的互通,可以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上部署不同需求的应用,实现混合云管理策略。在这里,用户只需要管理好自己的应用系统,其余工作包括设施的部署、搭建及售后全部由Dell EMC来保障。
目前很多云用户在考虑多云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实施多云策略需要多个维度、多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对于IaaS和PaaS层的建设,是采用开源的方案,还是商业化方案;是自建私有云还是直接上公有云,都要根据企业和应用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每一个不同的象限里,Dell EMC都可以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私有云的IaaS层,Dell EMC提供Vxrack SDDC和 VMware的解决方案;
在公有云方面,打造VMware cloud on AWS的混合云体验;
Paas平台层面,私有云解决方案有Pivotal ready architecture, Dell EMC Cloud for Microsoft Azure Stack;混合云上,Dell EMC通过PKS打通谷歌云、亚马逊云和微软云,为客户提供Paas服务模式下一致性的混合云体验。
Dell EMC针对云用户提供一体化构建方案,推出了基于VMware, Pivotal和微软Azure三个不同的混合云解决方案,皆采用的是Dell EMC的超融合架构。
VMware的解决方案是VxRack SDDC, 由Dell EMC和VMware联合打造,支持用户快速部署一个完整的基于VMware vSphere软件定义计算、vSAN软件定义存储、NSX软件定义网络及vRealize Suite云管理套件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其中另有Avamar&Data Domain提供本地数据中心及云上应用数据的灾备和保护功能。
Pivotal ready architecture是基于超融合架构VxRail的容器化云原生平台,由Dell EMC和VMware、Pivotal三家联合打造。Dell EMC在这套平台上部署PCF2.0,为云原生应用提供支持,应用场景包含物联网和大数据。
关于微软Azure,Dell EMC提供VxRack AS一体机解决方案,可按照小中大规模进行定制,适用于边缘应用场景。
多云将占据未来云市场的天下,也是企业云用户实现价值的有力方式。当前,云厂商和基础设备厂商不断创新,以帮助企业用户搭建完善的云平台。所以,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多云不是浮云,而是未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