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刚圆满闭幕的两会,是承前启后的历史性会议。
近日,戴尔科技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黄陈宏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数字经济是他在两会期间最为关注的话题,“十四五”开局之际,戴尔将继续践行“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利用自身技术和经验,助推中国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助力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内容来源:《新华网》
作者:陈听雨
访谈精彩内容,请观看视频
/// 以下为访谈实录部分摘要///
主持人
今年的两会格外引人关注,这是在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成果的背景下召开的两会,是在“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召开的两会。今年的两会上,您最关注的经济话题是什么?
黄陈宏
数字经济。在疫情以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数字化转型阶段,事实上,疫情推动了数字技术的发展。2020年,中国的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达到GDP的了36.7%,未来要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
疫情给全社会带来了诸多变化,在某些方面,永久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这种改变是长期性的,客观上推动了数字化转型。过去一年中,数字化做得好的企业,自身发展基本上没问题。再比如,去年全社会的零售总额下降了3.9%,但是线上零售总额增长了4.9%。
主持人
在2015年时,戴尔提出了“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这些年戴尔践行这一理念,取得了哪些成果?
黄陈宏
戴尔提出“在中国,为中国”理念核心的思想,是要考虑怎样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2015年至今,很荣幸这一理念得到了很多跨国企业的响应,可以说如今超过60%的跨国企业或多或少都有“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
对戴尔来讲,践行“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方针,我们获得了很多收获。
其一就是戴尔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得很好,现在中国是戴尔科技集团全球在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
第二,我们把中国建成了戴尔的制造中心,戴尔全球73%以上的产品都在中国生产,平均一秒钟在国内生产一台机器,再发往欧洲、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
第三,中国成了戴尔的科研基地,戴尔有8个研究中心在国内,有5000多名研究人员,去年,戴尔科技集团全球专利中有30%是在中国研发产生的。
在“在中国,为中国”理念的指引下,戴尔对中国经济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多。戴尔每年在国内投入400亿美元以上,每年贡献中国市场的进出口规模为450亿美元,每年在国内支撑100万个工作机会。
主持人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戴尔有何规划和布局?
黄陈宏
戴尔坚决支持中国政府的政策,紧跟政府指示的方向发展业务。具体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数字经济,戴尔将利用在全球数字化转型方面的领先技术和成功案例助力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其次,作为信息产业的跨国企业,戴尔将努力成为打通“双循环”的金钥匙,力争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做出更多贡献。
第三,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在新格局、新环境下,继续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